一號站軟件_上海交通大學:關於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報告

  上海交通大學“因圖強而生,因改革而興,因人才而盛”,多年來,學校始終將“人才強校”作為發展主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黨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新發展理念,樹立正確人才觀,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着力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引進人才,以人盡其才的理念培育人才,以精準貼心的標準服務人才,致力於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相匹配的一流師資隊伍,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一、創建長聘體系,規範育引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圍繞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快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和鮮明的用才導向,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了以人才金字塔、人才分類發展為基礎,以學術榮譽體系和長聘體係為框架的師資建設發展模式,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各階段、各層次人才的持續集聚、成長、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管理與服務,全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2004年學校確立了人才強校主戰略,以人才為核心的發展理念得到了全校上下的共識。2007年學校着手建立人才金字塔,明確人才特別是核心師資隊伍的發展階梯和路徑,進一步強化人才在學校發展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起,為激發學校各級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學校推動分類發展改革,分步推進分類指導,構建多維度的人才發展通道。黨的十八大以後,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為目標遵循,着手構建長聘體系師資隊伍制度,設置科學合理的長聘崗位體系,暢通引進、晉陞、評聘三種准入與發展路徑,採用代表性成果評價、同行評議與學術共同體把關的綜合評價方式,形成有利於人盡其才的培養機制,有利於共同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和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為各類人才潛心從事教學科研提供寬鬆的外部環境,努力解決人才成長的後顧之憂,給各類人才創造更加完備的條件,使其各得其所、各展所長。

  幾年來,上海交通大學已經逐步建立了持續、穩定、有效的人才培養支持體系,逐步在引進、晉陞、評聘、評估等各個環節完成了長聘體系的規範化、常態化建設。2020年底學校將出台更新的《長聘體系制度實施辦法》,對各崗位晉陞路徑、晉陞條件和要求進一步明確,對長聘教職體系建設的幾個關鍵問題上指明方向。隨着長聘體系建設走向成熟和深入,學術榮譽體系和長聘體系已形成一定體量和規模。截至2020年11月底,長聘教職體系各級崗位在聘教師共1300餘人,超過全校專任教師總數的45%,其中長聘教授及以上崗位佔全體正高教師總數的56%。學術榮譽體系(講席、特聘教授)347人,長聘教授、長聘副教授319人,教軌崗位642人。

  學校打破“五唯”傾向,积極探索各類優秀人才育引並舉新模式。人才引進方面,按照高端人才“按需設崗、精準引進”,青年人才“公開招聘、競爭入職”的原則,通過學術報告、學科專家面談、學術委員會投票等方式綜合全面地評價人才。學校實行更加积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強學科及人才隊伍的頂層設計和規劃,鼓勵學院採取國際通行方式引進人才,充分發揮校內學術共同體在人才引進過程中的評議、把關職能,在提升引進效率的同時注重對候選人思想道德、學術誠信、學術水平、教學能力、個人修養等進行全方位綜合考察,加強關鍵崗位高端人才的重點引進和優秀青年人才的儲備,全面提升人才引進質量。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為了避免“帽子決定位子”“獎項決定水平”的因素影響現有的人才隊伍評價規則,上海交通大學不唯“帽子、獎項”,根據學校自身的長聘體系崗位晉陞辦法開展崗位晉陞。所有崗位晉陞程序均通過學院學術委員會推薦、最終由學校同行專家評審的方式決定是否能夠晉陞,學校再根據崗位等級給予相應的薪酬待遇。

  二、豐富多元評價,完善發展通道

  上海交通大學踐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觀,深化多元評價,構建科學有效的多維度人才發展通道,主要涵蓋師資、研究、思政、管理和支撐隊伍。師資隊伍包括長聘教職系列和教學系列,其中以長聘體係為主,是學校的核心師資隊伍;研究隊伍即科研系列,以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任務;思政隊伍即輔導員,具有骨幹力量穩定、專兼結合的特點;面向管理和支撐,學校分別要求建設一支職業化、服務型、研究型、具有國際視野的管理隊伍和理論基礎紮實、技能精湛、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水平支撐隊伍。

  為切實激發各類人才發展活力,近年上海交通大學推出教學、實驗、思政系列“三大卓越獎勵計劃”,支持三大系列的優秀骨幹群體。教學系列設置教授、副教授獎勵計劃,重點支持長期承擔全校範圍內的大量本科生或全日制研究生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教學工作,教學效果優良且教學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師。實驗系列設置研究員(實驗技術)、高級實驗師、實驗師獎勵計劃,重點支持優秀的實驗技術骨幹。思政系列設置教授、副教授、講師獎勵計劃,重點支持在院系一線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職思政教師。目前已有5位專任教師、50位實驗技術教師和7位思政教師入選。

  為進一步優化人才評價方式,樹立正確評價導向,2020年學校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工作中試行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代表性成果評價方案以“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為根本,以“四個面向”為指引,尊重學科差異,更充分的發揮學術共同體在學術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新的評價方案將在2020年度崗位評聘和晉陞中試行。

  為激發研究隊伍的积極性,以分類發展、多元評價為指導思想,探索建立研究隊伍的崗位晉陞體系,激勵研究體系教師更好地投身基礎學術研究、尖端科學探索、重大科技研發和服務國家戰略,學校於2019年設立首席研究員崗位,是深入推進分類發展的改革嘗試。學校在現有研究員專業技術職務體系的基礎上,設置科研系列的榮譽崗位,為取得傑出成就、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設計晉陞台階並提供保障激勵。通過2019、2020兩年度評聘,共有8位首席研究員入選。

  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學制定出台了《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科實踐應用型(藝術)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實施細則》。《細則》充分體現人文社科類特殊學科需求及藝術類實踐應用型崗位的特點,崗位設置在音樂與舞蹈、戲劇與影視、美術、設計等相關領域中,主要面向在人文社科類學院(系)、研究院中承擔教學工作,同時從事藝術等實踐與應用性較強的專業領域工作的教師。經學校充分考慮獲獎、貢獻、業界影響力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評審后,有3位老師晉陞正高職稱。此舉是學校打破“五唯”頑瘴痼疾,創新人文社科實踐應用型人才發展的具體體現。通過一系列舉措,學校在進一步深化分類發展改革,健全和完善學校專業技術職務聘任體系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

  三、提升服務效能,增強醫療保障

  學校深刻認識到人才是學校的寶貴財富,是學校發展建設的重要依靠力量。近年來,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切實落實校領導一對一聯繫服務專家工作。學校在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經費支持、實驗平台等“硬”條件的同時,致力於打造有創新管理模式和全方位服務理念的“軟”環境,使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為充分利用學校附屬醫院資源,為校內高層次人才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2018年4月起學校探索開發“就醫綠色通道APP”,校內高層次人才可通過手機客戶端程序預約附屬醫院門診,截至目前,已有321人次通過“就醫綠色通道”預約挂號就診。

  2018年底,學校進一步推進人才醫療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由校領導帶隊,多次與上海市委組織部領導积極開展研究討論。經市委組織部指導和建議,學校決定通過參保商業保險的方式,推進高層次人才特殊醫療服務計劃,即“校內紅卡”。通過與保險公司、醫院、服務平台等多方研究討論,最終確立了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相結合,高校、醫院、保險公司和服務平台共合作的醫療服務新模式。該醫療服務計劃創造性的參照上海市醫療就診證(“紅卡”)的報銷及管理模式,藉助商業保險提供費用保障,同時依託附屬醫院的醫療資源,讓校內高層次人才能夠享受與紅卡相近的醫療保障。高層次人才醫療計劃於2020年4月正式簽約生效至今,校內共有200餘位高層次人才投保,為30位教授提供了97次預約服務,受理了133件理賠案件,其中門診128件,住院5件,平均理賠時效0.96天。未來學校將進一步做好推廣、宣講、服務工作,並聯合保險公司、服務平台進一步優化服務方案,幫助人才用上、用好“校內紅卡”平台提供的各項便捷就醫服務,並通過分析高層次人才醫療理賠記錄,與高層次人才年度體檢聯動,優化人才體檢套餐,真正做到人才健康的全過程管理。

  上海交通大學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通過改革長聘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多元分類發展通道和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努力打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成長沃土,建設成一流人才成長地和一流人才聚集地,為建設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目標不斷前進。

來源:(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學關於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