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_浙江大學:改革評價機制 強化梯隊建設 奮力書寫新時代浙江大學人才工作新篇章

  浙江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人才工作重要論述,在教育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緊緊圍繞建設“更高質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夢想”的高水平人才隊伍目標,以品德、貢獻、質量為導向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強化人才梯隊建設,努力繪就“浙”才新圖景,打造“浙”才新高地,營造“浙”才新風氣。

  一、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繪就“浙”才新圖景

  浙江大學深入分析當前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工作面臨的瓶頸與挑戰,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努力抓住人才工作的窗口期、挑戰期和黃金期,以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為驅動,加快人才工作體系及體制機制的高質量戰略轉型,着力打造人盡其才、追求卓越的人才隊伍,全面推進學校發展。

  1.全面落實“黨管人才”,確保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有方向。我校定期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及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2017年9月起,人才工作納入各院系中層領導班子任期目標任務書。2019年起,學校與各院系簽訂人才工作責任書,明確了人才隊伍發展目標和要求,將人才工作作為班子任期的重要工作和考核的重要內容,開展院級黨組織書記述職人才工作。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學校開展首輪黨委人才工作專項督導,加強對師德師風的核查,突出課堂育德、規則立德、典型樹德,找准院系人才評價痛點盲點,狠抓整改落實。

  2.全面建構頂層設計,確保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有架構。學校、部門、院系、學科同頻共振、相向而行。學校重在發揮引領作用,制定宏觀政策和規劃,加大組織實施力度,圍繞目標,明確各項重點任務的主體和分工,強化責任督導,形成閉環管理;部門重在發揮協同作用,在政策、經費、資源等方面做好支撐保障;院系重在發揮主體作用,落實人才引進、培育、輸送等方面的目標責任,承接好人事人才自主權下放,增強人才引育的主動性和響應速度,為人才成才鋪路搭橋、做好服務;學科重在發揮主導作用,圍繞學科發展目標、布局和方向,提出符合梯隊建設的人才評價方案。

  3.全面完善相關制度,確保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有依循。我校結合教育部出台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修訂了求是講席教授、求是特聘學者及“百人計劃”研究員等校內人才評選及考核評價制度,完善《高層次人才培育支持計劃(第二期)》和“新百人計劃”具體細則,將人才評價機制的基本條件界定為“師風師德高尚、學風嚴謹,潛心相關領域技術創新研究和技術發明,在研發及應用或推廣技術領域取得公認的成果和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在同行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堅持以學術水平為指針,發揮各級學術委員會的學術把關作用,開展高質量的同行評議。逐步引導評價機制更加偏重人才的專業化、影響力和科研能力,並將研發成果的質量、影響力和轉化效益作為重要評價指標。

  4.全面梳理人才計劃,確保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有路徑。我校圍繞學校定位、學科發展規劃,精準提出人才招聘和引進崗位需求,堅持人崗相適原則延攬人才,堅決摒除把人才稱號作為人才計劃的硬性指標。將國家人才計劃與浙大發展實際相結合,統籌考慮人才稱號獲得者和其他高水平人才,建立了具有浙大特色的人才培養和支持體系。學校創設了領軍人才的品牌——求是特聘學者,並按照不同的學科領域設置相應崗位,如求是特聘教授崗、求是特聘教學崗、求是特聘醫師崗、求是特聘實驗崗等。此外,為完善和探索分類評價機制,學校設置了求是系列專項崗位,如求是科研崗、求是技術創新崗、求是工程崗、求是智庫崗等,激發教師在各自崗位上作出傑出貢獻。學校還健全了各層次人才計劃的期中、期滿評估,進一步優化了以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機制。

  5.全面貫徹“去利益化”,確保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有高度。我校堅決貫徹落實以崗定薪、按勞取酬、優勞優酬原則,下大氣力推動人才稱號“去利益化”,對高層次人才按照實際情況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多種薪酬模式,根據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合理確定收入水平。徹底摒棄將人才稱號與薪酬待遇等物質利益簡單掛鈎的做法,初步建立了人才薪酬待遇與其履職年限、長期貢獻相匹配的人才評價機制,營造了風清氣正、潛心治學的人才評價體系,並將其一以貫之地貫穿到人才的引進、選拔、培養全過程。

  二、強化人才梯隊建設力度,打造“浙”才新高地

  浙江大學認真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依據工作實際,矢志求是創新,全面對接國家及區域人才戰略,前瞻謀划學科板塊匯聚、內外融合,持續更新人才工作理念,逐步建立了科學規範、系統完備的校內人才分級分類培養支持體系。

  1.加快學術大師匯聚,實現頂尖人才的優中選優。一方面,持續加大學術大師的引育力度,通過深入實施學術大師匯聚計劃,充分利用冠名教授制度,圍繞學科方向大力引進全球範圍內的頂尖學者等;在非熱點、非共識、非主流研究上選准領域、提前布局,努力引育未來的大師。另一方面,發揮現有學術大師的作用,加強海外學術大師工作室建設和考核,發揮其在培育團隊、引進人才方面的作用;明確學術大師對青年人才的培育責任,通過建團隊、壓擔子、育苗子等,為青年人才成才鋪路搭橋。

  2.強化高層次人才引育,實現領軍人才的量質齊飛。浙江大學着力強化相關人才工作,一是在引進上突出 “高精尖缺”,圍繞學科發展方向按需、按規劃設崗引人;二是在培育上突出精準化,調整以往普惠性的政策,給予不同層次的培育對象以不同力度的支持,更加突出針對性、有效性。

  3.超常規支持青年人才,幫助青年人才的成長成才。我校依託高水平師資“百人計劃”,優化青年人才崗位設置、評選條件、評審程序,通過更加靈活的引進機制,引進了一批學科匹配度高、發展潛力大、能夠獨立推進某個學術方向的青年人才。加強對青年人的支持,給予他們符合青年人才發展特徵的重點支持政策、個性管理制度、科學評價體系。學校、學部和院系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青年教師發展規劃,實施“博士后千人隊伍三年建設計劃”等,不斷壯大學校青年科研力量,幫助青年人才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4.打造卓越教學師資,貫徹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進一步激發教師教學活力,提升教學榮譽感和責任感,引導教師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我校設立卓越教學崗。選拔了一批具有堅定理想信念、良好思想政治素質、崇高師德師風的一線教師,並給予政策和資源的特別支持。校內教師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對教學工作的投入熱情顯著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有了極大飛躍。

  5.助推不同類型人員各展其長,實現不同類型人才的和諧共生。通過深化崗位分類管理,系統總結經驗不足,我校進一步加強了校院間的協同聯動,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優化考核激勵,共同做好各類人才與長聘教職改革的銜接。加快目標驅動、問題導向的團隊建設,尊重不同類型人員的發展需要,形成相互欣賞、包容、互鑒的價值導向,大力營造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員都能和諧共處、幹事創業、實現價值的良好氛圍。

  三、優化人才生態系統,營造“浙”才新風氣

  圍繞建設人才生態最優大學目標,浙江大學深入了解人才各方面需求,努力拓展人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有針對性地解決他們的工作、生活關切,以優質的人才生態促進了人才的全面發展。

  1.注重人才暖心工作,拓展人才服務內涵。我校着力營造重才愛才的文化氛圍,通過校領導聯繫服務專家制度、書記走訪人才、校長學術沙龍和青年人才午餐會等,與人才進行面對面交流。開展“浙大歡迎您”、“浙大祝賀您”、“浙大祝福您”等系列暖心工程,使人才在各個重要的職業生涯階段,都能感受到學校的關愛。營造具有人文關懷的校園氛圍,切實增強人才對浙大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2.理順人才辦事流程,提高人才服務效率。我校切實提升校內智慧治理水平,對標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了更加智能、更加友好的信息平台,提供了更加精準的人才教學科研服務。通過在各部門和院系中探索設置教師事務服務專員崗位,有針對性地精簡人才辦事流程,加快“最多跑一次”、“最多找一人”改革,讓人才充分享受校園的便捷服務和公共空間的舒適怡人。

  3.加強人才服務保障,完善人才服務模式。我校积極爭取國家、浙江、杭州在人才政策、資源等方面的支持,下大氣力解決人才住房申購、落戶、子女教育、交通出行、醫療保障、教師公寓等關乎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解決人才後顧之憂,讓廣大人才在發展的道路上“輕裝上陣”。

  未來,浙江大學將進一步優化人才評價機制、人才梯隊建設和人才生態系統,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中推進高水平創新實踐,立足學科、放眼全球、面向未來,為譜寫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工作新篇章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教育部)改革評價機制 強化梯隊建設 奮力書寫新時代浙江大學人才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