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代理開戶_家校有效溝通形成合力

  案例:

  小王是高三班主任,她經常與我溝通學生的問題,也經常會提到高三生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做法。小王班上有名考生學習成績非常差,學習習慣也不好,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小王找他的家長溝通了幾次,希望父母能監督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剛開始家長的態度還好,後來幾次溝通后,家長認為王老師總是盯着自己的孩子,總是找他的問題,把孩子弄得壓力很大。王老師非常無奈,她說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關注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家長保持及時溝通,如果她視而不見,家長會不會又說她不負責任呢?

  分析:

  這種情況在學校很常見。有的家長把老師放在自己的對立面,認為老師總是找孩子的問題,對孩子不夠寬容,小題大做,給家長增添了很多負擔;還有的家長把和老師的關係看成雇傭關係,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什麼都不管,甚至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都要求班主任協助孩子完成。

  有效溝通是建立在良好關係基礎上的,而良好的關係需要正確的角色定位。老師和家長是合作者而不是對立關係或上下級關係,雙方互相協作的目標是為了孩子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支招:

  正確定位保持良好心態

  父母和老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領路人,會對孩子的價值觀和態度產生影響。雙方有一致的目標,即幫助孩子完成學業,形成健康的人格。所以父母和老師是同盟者。雙方正確定位后,心態才能保持平和冷靜,理智地進行交流,才不會因為孩子在學校出現的問題而惱火偏激。父母要耐心聆聽老師的解釋和建議,仔細全面了解老師的教育觀點,同時可以理智客觀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如果遇到觀點不一致,雙方可以交流信息。父母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不了解學生在家的狀態,雙方信息互補,有助於全面了解學生,選擇最合適的教育方法。

  保持適度聯繫

  有的父母除了每學期的家長會之外,從來不跟老師聯繫。孩子的情況都是老師主動找父母反饋。這樣的父母給老師留下的印象就是不關心孩子的狀況。而有的父母過於积極,幾乎每天都跟班主任聯繫,不僅詢問孩子情況,還叮囑老師如何關注孩子等,給老師造成很多困擾。什麼是緊密但適度的聯繫呢?既能不斷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況,又不會頻繁打擾老師。父母可以結合學校的重大考試,比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等,向老師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或根據孩子在家的情況,如果發現異常或不穩定等,及時向老師反饋,保持溝通。

  陳述事實

  善用正面評價

  父母談論孩子問題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老師對孩子的看法。有的父母為了表現對老師的信任,經常會說“孩子我交給您了,要打要罵隨您”,這樣的話給人的感覺是在推卸責任;還有父母對老師反映的問題極力辯解,一味地說不是孩子的問題,聽者的正常心理是“既然你認為不是他的問題,那我跟你溝通也沒有意義”。老師跟父母溝通孩子問題的目的是想雙方一起解決,促進孩子成長。所以父母跟老師溝通時,如果認為老師說得有偏差,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幫助老師全面了解孩子,在事實的基礎上,給孩子進行一些正面評價比較有說服力。此外,當父母和老師意見不一致或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時,可多詢問老師的建議,這樣既能體現對老師的尊重,又利於共同找到解決方法。

  讓學校活動促進溝通

  高三這一年會有很多需要父母參加的活動,如家長會、考前動員、成人儀式等。每次活動都對孩子有重要意義。有的父母很忙,經常缺席;或即使參加,也是應付了事。這些重要時刻是父母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重要契機。如果遇到疑問,可就地與老師溝通,有的放矢、高效快捷。同時,父母的積极參与也會促進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父母對老師的認同與信任是建立互相信任的家校關係的必要條件。只有雙方积極主動地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會有和諧的教育環境,才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心理教師/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