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_立即行動克服拖延症

  案例:

  小胡進入高三后,每天寫作業到很晚,制訂的複習計劃也完成不了。這是由於小胡每天回家后都想放鬆,吃完飯玩會兒手機或躺床上歇會兒,一看錶已經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每當這時,小胡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後悔自己要是吃完飯直接寫作業就好了。在這種懊悔中,小胡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寫到很晚,無法執行後續的複習計劃。小胡又帶着自責的情緒入睡,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分析:

  很多考生在遭受拖延症帶來的困擾。拖延會給考生情緒帶來很大影響,越拖越感到焦慮。於是,考生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後悔自己沒有早一點開始學習。在一次次拖延中,考生會覺得自己無葯可救,陷入沮喪。拖延所產生的焦慮會讓考生無法專註於學習任務,致使效率低下。

  支招:

  克服拖延關鍵在於開始行動

  開始學習前,考生光制訂學習計劃是不夠的,還要設想具體的執行步驟和過程。只有讓大腦動起來,考生才有可能採取行動。考生還可以設定一個開始任務的鬧鐘,提醒自己什麼時間開始做什麼。那些長遠且不會立刻獲得獎勵的目標,通常很難堅持下來。所以,考生在學習過程中還要給自己即時的反饋,例如每完成一項小任務,可給自己適當的獎勵。

  試想拖延可能造成的後果

  在拖延過程中,考生可試着想想,如果現在不立刻開始學習會有什麼後果。例如,“首先,我的睡眠時間會變少,第二天課堂學習效果會受影響。其次,我沒法完成已經制定的複習任務,導致任務堆積,越來越多。再次,我會很焦慮,心情不好,從而影響備考狀態。所以,我現在還是開始學習比較划算。”跨出學習行動的第一步,考生才能更接近成功。

  用專註打破拖延的惡性循環

  考生每天可用三分鐘做正念練習,以提升自己的專註力。考生可端坐在椅子上,腳掌平放於地面,雙手放在大腿上,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如果因遇到壓力而緊張,考生會發現自己的呼吸有些局促。這時要深吸一口氣,屏住一段時間,再緩慢而完全地吐出去。這樣重複三次,數一下每次吐氣所用的時間。吐氣時可想象自己是在讓緊張感隨呼出的空氣而流逝,自己現在正進入一種安靜平和的狀態中。

  人的專註力像一個波浪,高峰和低谷總是交替到來。科學家研究人的腦電波證實,一般人的專註狀態是大腦清醒90分鐘后就會有20分鐘比較疲憊的時間,這個過程會不斷循環。那麼,高度專註狀態能持續45分鐘,也就是一節課的時間。考生可關注大腦注意力的起伏,在效率高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效率低的時候適當休息或做一些簡單的事。學習一段時間后,考生要站起來適當活動一下,這樣更能專註於做接下來的事。(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教師劉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