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註冊網址_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總體狀況
一、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
2019年,我國語言文字事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和文化的重要論述,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积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努力拓展語言文字合作交流,立足大語言文字工作格局,促進語言文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顯著成效,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积極貢獻。
(一)合力推進推普助力脫貧攻堅
匯聚攻堅合力。成立由25家國家語委委員單位組成的推普助力脫貧攻堅部際協調小組,合力推進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教育部、國家語委聯合國務院扶貧辦,與中國移動和科大訊飛簽署《“推普脫貧攻堅”戰略合作框架》,推廣“語言扶貧”APP項目;與共青團中央聯合開展“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239支實踐團隊2291名大學生深入貧困地區開展普通話培訓和推普宣傳,讓大學生深入中西部貧困地區了解國情,涵養家國情懷,增強愛國意識,在實踐鍛煉中成長成才;加強貧困地區幼兒普通話教育,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在9個省區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組織北京、浙江等東部6省份加強對“三區三州”推普助力脫貧攻堅的對口支援。
加強重點人群普通話培訓。委託“三區三州”所在省份以及內蒙古、廣西、貴州等中西部省份開展少數民族教師、農村骨幹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示範培訓,提高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水平和應用能力。指導推動地方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青壯年農牧民、基層幹部等普通話示範培訓,並與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相結合,增強青壯年農牧民學習普通話的針對性、有效性。據統計,2019年,中西部12省份培訓教師46.3萬人次、青壯年農牧民195.8萬人次、基層幹部21.3萬人次。
建設普通話學習資源。組織編寫《幼兒普通話365句》。研發《普通話1000句》94集微課程。在“語言扶貧”APP上線央視農業頻道關於農業科技知識的節目資源。
加強語言扶貧研究。指導召開以語言扶貧為主題的論壇“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發布首個以語言扶貧為主題的宣言《語言扶貧宣言》。
上下協同、共同推進。將民族地區推普助力脫貧攻堅情況納入2019年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指標體系。各地积極制定落實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結合各地實際採取形式多樣的舉措,推動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取得积極進展。
(二)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繼續深入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指導各地開展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建設,配合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推廣使用工作,在民族地區加強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以“普通話誦七十華誕,規範字書愛國情懷”為主題開展第22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組織各地開展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宣傳推廣活動,營造全社會共同參与推普的良好氛圍。支持“三區三州”及部分中西部省區的60個縣域開展推普下鄉活動。
開展2019年全國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採集全國2273個縣域的99萬條樣本數據。完成對924.64萬人次的普通話水平測試、3.78萬人次的漢字應用水平測試、39.33萬人次的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
評審認定北京大學等首批60家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打造語言文字工作特色優勢和示範引領新平台。基地設立后發揮重要作用,在今年疫情期間開展“眾志成城 同心抗疫”系列活動,积極提供語言應急服務,通過多種語言藝術形式,宣傳防疫知識、展現戰疫信心、凝聚抗疫精神力量。對口52個未摘帽貧困縣的5200名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開展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
(三)傳承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
隆重舉辦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系列活動。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強調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召開紀念座談會,孫春蘭副總理到會發表講話。推進語言資源科學保護與古文字研究應用,超計劃完成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一期建設。
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聯合中央電視台製作播出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觀眾規模達3.89億人,視頻播放量和微博閱讀量超6.67億次。舉辦2019年首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通過經典誦讀、詩文創作、學生篆刻、詩詞講解四項分賽事傳承優秀文化,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良好氛圍。指導山西、湖北、雲南、甘肅等10省份舉辦“送經典下基層”系列活動,共組織各類培訓、鄉村課堂、誦讀活動等500餘場,參与志願服務人數近千人。繼續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建設“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打造有聲語文教材。加強經典誦讀師資培訓,完成1萬名中小學語文教師的線上培訓和620名骨幹教師的線下培訓。建設中華經典誦讀工程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網站頁面瀏覽量達5760萬次、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超60萬。
推動中華思想文化術語詮釋、翻譯與傳播。出版《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7輯,召開“中國文化,國際共享”中華思想文化國際傳播研討會,在“學習強國”APP設立“每日中華文化專詞雙譯”欄目介紹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四)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
發布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漢語手指字母方案》和《中華通韻》,發布第八批推薦使用的外語詞中文規範譯名,出版《義務教育常用詞表(草案)》,出版俄文版和日文版《公共服務領域譯寫指南》,完成《通用規範漢字筆順規範》《漢字部首表(修訂)》等規範研製工作。全球中文學習平台、漢字全息資源應用系統、北京冬奧項目知識圖譜資源及問答系統等語言文字信息化工程項目上線,服務社會使用。
夯實科研支撐。完成年度科研立項,聚焦脫貧攻堅、“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工作設立科研項目93項。加強結項評審,通過評審的111項課題產出專著、咨政報告等科研成果700餘項。完成國家語言文字智庫建設試點,發布試行《語言文字智庫測評指標體系》,推動國家語委科研機構向智庫轉型。繼續在“三班一盟一論壇”框架下建設中青年專家隊伍。
(五)不斷深化語言文字交流合作
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的語言文字交流合作。組織內地高校師生赴港澳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展演交流活動。舉辦港澳中小學教師普通話培訓班以及粵港澳、兩岸中學生語言文化交流夏令營。應澳門需求,協助編寫澳門普通話學習教材。與港澳有關機構合作完成5200多人次的普通話水平測試。開展兩岸語言文字學術交流,支持召開第三屆兩岸語言文字調查與語文生活研討會。
拓展語言文字國際交流合作。召開首屆國際中文教育大會。組織首期海外華文教師中華經典誦寫講研修活動,26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文教師參加研修。實施“搭建語言之橋——俄羅斯語言政策專家訪華項目”,在聖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框架下舉辦中俄語言政策與規劃會議。在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框架下,加強與英、德、法三國的語言文字雙邊交流合作。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面向大眾的語言技術:促進世界語言多樣性和多語能力國際研討會”並作主旨發言,推進多邊語言文字交流合作。選派專家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有關會議,成功阻擊有損我國國家主權的語言文字提案立項。推動《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海外出版,擴大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國際影響。
(六)推進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強事業謀划,完善體制機制。籌備全國語言文字會議,啟動《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製工作。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修訂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條例》調研起草工作,加快《信息技術產品語言文字使用管理規定》立法進程。
各委員單位發揮職能優勢,积極履行語言文字工作職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指導少數民族地區技工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開展農村少數民族勞動力轉移就業國家通用語言培訓;組織實施同心溫暖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工程,針對少數民族農村勞動力需求,開發國家通用語言智能化學習系統軟件,將國家通用語言學習與技能培訓有效結合,目前已使1萬多名少數民族農村勞動力初步掌握普通話,多數已實現就業。國家民委建設大學生雙語志願服務團和雙語學習特色村鎮,構建和諧語言生活。民政部製作播出《中國地名大會》,傳承弘揚中國地名文化。國家名詞委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推進科技名詞規範。社科院語言所出版《中國語言學研究70年》,回顧總結現代漢語規範化工作歷程。團中央開展“文化傳承·逐夢青春”系列活動以及“我與共和國共成長”百米長卷書法美術現場創作活動。中殘聯加大培訓力度,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
各地結合重點任務,開展富有成效的語言文字特色工作。廣西組織開展推普“鄉村行”,四川通過精準推普助力精準脫貧,並在涼山試點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雲南推廣運用“語言扶貧”APP,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普及,浙江注重四個“結合”抓實語保工程,北京建設冬奧會語言服務環境,廣東深化語言研究服務區域與國家發展,重慶加強語言文字科研工作等,有力推動了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2019年中國語言生活總體狀況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對語言文字領域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新中國語言文字事業走過70年,甲骨文發現120年,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一期建設收官,語言扶貧攻堅克難。這些重要的時間節點伴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啟動、北京冬奧會日益臨近等語言需求,以及智能時代對語言文字的影響,構成多彩斑斕的語言生活圖景。國家語委皮書系列從不同角度及時關注、立體呈現。白皮書縱觀事業發展全方位報告,綠皮書聚焦語言生活熱點問題深入研究,藍皮書反映領域學術前沿匯聚成果,黃皮書關注近年來世界語言生活最新發展提供參考借鑒,今年皮書系列再增兩個新成員,語言服務皮書專題報告,上海地方皮書介紹上海語言使用和語言生活狀況。總體上看,2019年中國語言生活豐富多彩,展現蓬勃生機。主要有六個特點。
(一)漢字傳承構築文化自信
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2019年“熱”度不減。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致賀信,在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賀信強調要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甲骨學人帶來“最溫暖的激勵”。孫春蘭副總理主持召開紀念座談會。國家語委聯合多部門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證古澤今”——甲骨文專題文化展、組編《甲骨春秋》紀念冊、製作播出紀錄片,構成全方位宣傳展示的“組合拳”,在社會上掀起“甲骨文熱”。冷門不冷、絕學不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迎來春天。《語言戰略研究》設立專欄,反映學界心聲,專家呼籲要珍惜漢字、熱愛漢字、敬畏漢字,讓古老漢字煥發出時代風采,讓中華文明和漢字文化永續發展,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中華民族智慧。
國家語委重大基礎資源建設項目“通用漢字全息數據庫建設”標誌性成果——漢字全息資源應用系統上線,從“形、音、義、碼、用”5個維度全面呈現古今漢字的各種屬性,成為漢字教學研究及文化普及的重要平台。中華精品字庫工程發布首批12款字體,受到社會關注和喜愛。2019年,“甲骨文熱”和漢字研究應用延續中華文脈,構築文化自信。
(二)中國特色語言規劃繼往開來邁向新時代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語言文字事業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服務民生福祉,圍繞大力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和漢語拼音方案、促進現代漢語規範化、科學保護語言資源、努力構建和諧語言生活、全面提升國家語言能力,不斷創新理念、拓展視野、深化內容,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語言規劃。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語委依託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語言文化博覽會舉辦“新中國成立70周年語言文字事業成就展”,編寫採錄“口述歷史——新中國語言文字事業70周年發展回顧”,出版新中國語言文字事業70年紀事和畫冊。學界深入開展新中國語言規劃史研究,總結經驗,展示成就。不忘初心展望未來,國家語委啟動“新時代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新使命與發展方略研究”,系統研判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和新任務,謀划新方略、探討新舉措。
中國特色語言規劃紮根中國語言國情,服務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建設。放眼世界,德國頒布新版德語正字法、以色列將希伯來語正式確立為官方語言,拉脫維亞進一步強化國語地位,哈薩克斯坦啟動文字拉丁化改革等等,各具語言國情特色,體現了語言規劃與國家發展的密切關聯。
(三)語言資源保護理念付諸實踐影響深遠
中國始終秉持語言資源理念,開展系列保護實踐。2019年順利完成為期5年的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一期建設,共完成1712個調查點,超額完成總體規劃的14.3%,調查範圍涵蓋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全國所有省份和123個語種及其主要方言,實現工程建設預期目標,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語言資源保護項目。2019年,《中國瀕危語言志》叢書30卷出版,與2018年出版的20卷《中國語言文化典藏》叢書,以及匯聚調查數據的“中國語言資源庫和採錄展示平台”形成系列重要標誌性成果。
語保工程的顯著成效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积極借鑒。2019年2月21日第20個“國際母語日”,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成果性文件“保護和促進世界語言多樣性《嶽麓宣言》”,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充分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語保工程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与,推動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相關學科發展,普及語言資源理念,得到社會高度評價。經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批准,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全國範圍內評選表彰“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20個先進集體和100名先進個人。語言資源理論建構及中國實踐、語保工程成效經驗等成為2019年學術熱點,《語言戰略研究》《語言文字應用》等學術雜誌專題研究。
(四)國家語言能力理論建設與實踐取得進展
提升國家語言能力是語言文字事業的重要理念。2019年學界關於國家語言能力的研究取得進展,理論建構在爭鳴中不斷深入和創新,分領域語言能力研究不斷拓展。特別是“突發事件語言應急能力”研究,其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在2020年初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充分體現。在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下,專家學者和有關企業組成“戰疫語言服務團”,先後研製發布了《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語通》《疫情防控“簡明漢語”》等系列語言服務產品,為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及相關群體提供多維度語言服務。今年兩會代表委員也呼籲加強國家應急語言服務能力建設。
對外話語能力是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體現。2019年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外文局、國家語委等加強中央文獻外譯工作,繼續實施“中國關鍵詞”“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等工程項目,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傳播新格局。學界就外交話語的構建、翻譯與傳播進行了深入探討。
語言傳播能力是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構成。2019年我國召開首屆國際中文教育大會。成立由首批21家發起單位組成的全球中文學習聯盟,“全球中文學習平台”正式上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匯聚各類中文學習資源,打造能夠隨時隨地、自主學習中文的網絡學習環境。平台聚焦海外中文學習者,完成國際版手機移動端APP研發並於今年4月正式上線,支持中、英、日、韓、俄、泰六種語言(今後還將不斷增加語種)。截至5月底,平台累計用戶64.7萬人,覆蓋152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如何“提升中文的功能和國際地位、促進中文在國際社會的使用”引發學界更深入的思考,關於中文國際傳播模式路徑、動力機制等理論建構日趨成型。
(五)語言服務國計民生取得明顯成效
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服務。語言文字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總體戰略布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粵港澳大灣區之聲正式開播;國家語委設立重大科研項目“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狀況及規劃研究”,全面調查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針對大灣區多語言、多文字的語言生活特點,分析語言服務需求,提出大灣區語言建設規劃。
北京冬奧會語言服務。隨着冬奧時刻日益臨近,國家語委聯合北京冬奧組委以及北京、河北等地語委,深入實施《北京冬奧會語言服務行動計劃》,“冬奧術語平台”V2版交付使用,“北京冬奧項目知識圖譜資源及問答系統”上線發布。學界就冬奧會語言環境建設、語言服務志願者隊伍建設開展調研,提出外語人才培養框架和志願者培訓方案。
特殊人群語言服務。國家語委、中殘聯發布《漢語手指字母方案》,加強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出版《國家通用手語詞典》,推動國家通用盲文在出版物中應用。學界呼籲加強“特殊人群語言規劃”研究,加強針對聾人、盲人、語言障礙兒童、語言蝕失老人等語言弱勢人群的語言服務。
今年的語言生活皮書系列再添新成員,《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正式推出,是國內首部專題性語言生活皮書,分領域、分區域、分人群對語言服務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縱觀世界,日本、韓國、美國、智利等國從法規制度、人員機構、社會組織等方面構建語言服務體系,關懷聾人、盲人、國際移民等語言弱勢群體,為我國進一步加強語言服務提供參考和借鑒。
(六)社會語言應用豐富多彩、熱點紛呈
國家語委指導開展“漢語盤點2019”活動,指導編寫《網絡語言藍皮書》,加快《信息技術產品語言文字使用管理規定》立法進程,加強微語言治理,积極引導社會語言應用。
年度字詞、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等映刻時代印跡,折射家國情懷。2019年的中國,喜迎盛事,行穩致遠。七十華誕,我和我的祖國並肩前行,共享榮光;國慶閱兵,“東風快遞”硬核亮相,展現實力。“融”是提升發展質量的創新之路,“減”是激活社會活力的明智之選。5G時代,鏈接未來,唯有創新才能領跑;革新思想,聚合文化,唯有學習才能強國。
社會發展、技術進步等催生語言熱點。2019年,垃圾分類成為民生熱點,京滬不同的垃圾類名引起熱議,圍繞垃圾分類,產生了指示牌、表情包、兒歌童謠、春晚小品等新的語言產品。2019年,央視推出《主播說聯播》短視頻,以當日播發的《新聞聯播》為基礎,用清新通俗、年輕化和個性化的語言傳遞主流聲音,深受觀眾喜愛。2019年是互聯網即時通信工具QQ面世20年,網絡語言從“小眾”到“大眾”再到“分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解,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
非同尋常的2020年,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教育部、國家語委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和文化的重要論述,加快推進語言文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構建和諧語言生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积極貢獻。
來源:(教育部)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總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