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2登錄_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
近年來,上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深度推進高校課程思政改革,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先試先行,創新探索課程思政育人體系
循着“如何讓‘育人’落地、人人都育人、課課都育人”的目標思路,在教育部指導下,上海率先提出課程思政理念,主要歷經了三個階段探索。一是理論摸索階段,從2005年“學科德育”課程改革,到2010年“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課程”改革試點,持續探索設計育人內容和體制機制,初步形成課程思政理念。二是制度探索階段,2014年-2016年,抓住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契機,將德育納入改革重要項目,課程思政思路和路徑框架逐步明晰,形成制度安排和工作體系。三是試點推進階段,2017年-2019年,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和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之後,我們按照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教育部黨組的要求,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建設專項計劃和高校課程思政改革領航計劃,推出了一批試點和培育高校,選樹了一批改革領航高校、學院、團隊和精品課程,通過以點帶面,課程思政全面推廣鋪開。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實現了課程思政融得進、看得見、落得實,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核心、綜合素養課程為支撐、專業教育課程為輻射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初步建成,並向縱深發展。
二、持續發力,系統推動課程思政落地落實
我們瞄準思政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老大難”問題,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整體設計、系統推進課程思政內容體系、課程體系、教學體系、教師培養體系、制度體系建設,充分凸顯專業教育“主戰場”和專業課堂“主陣地”作用,產生了溶鹽入湯、潤物無聲的效果。一是設立“坐標”,加強課程思政指導。研製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文件,對完善課程思政內容體系作了規範,引導高校將課程思政作為剛性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如復旦大學推進“五維育德工程”,把德育要求全面融入人才培養目標。二是設置“指標”,建立課程思政規範。制定綜合素養課程建設價值標準、專業課程育人教學規範和評價標準,系統挖掘和梳理各學科的價值教育引導元素,編製課程思政教學指南,使廣大教師可學習可操作。三是強化“目標”,提升育德能力。構建市校兩級有機聯動培訓體系,對1100餘名專業骨幹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分類開展校本研訓,資助所有新上崗青年教師開展專項教學研究。邀請院士、著名專家學者領銜課程思政示範團隊,開展教學比賽、集體備課,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四是樹立“航標”,打造課程思政標杆。以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建成覆蓋所有高校94門“中國系列”課程,匯聚不同學科專業名師,立足中國實踐,講好中國故事,形成“一校一特色”品牌。如東華大學“錦繡中國”、上海大學“大國方略”等課程,緊扣時代發展,回應學生關切,在潛移默化中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成為學生們追捧的“網紅課”。
經過不懈努力,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思路更加清晰明確,專業課堂更有溫度,思想引領更有力度,湧現出一批好課程、好老師、好團隊。上海高校聯合申報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中國系列”課程入選中組部“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的生動案例”。
三、久久為功,着力保障課程思政持續深入
多年的工作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要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在實處,必須強化組織、制度、經費保障,上海的課程思政工作之所以有所成效也主要得益於此。一是領導靠前站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並作出表率,市委書記李強同志親自研究部署課程思政工作。把高校書記、校長抓課程思政列入高校黨建責任制、分類評價等考核內容。全市所有高校都成立了課程思政改革領導小組,所有高校黨委書記均親自擔任組長,並設立專門辦公室推進落實。二是制度保障到位。實施市屬高校教師教學激勵計劃,把專家教授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作為基本制度,對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課教師的育德實效開展績效評價。完善課程設置管理制度,建立課程標準審核和教案評價制度。在教師教學評價和職稱評聘、青年教師教學比賽、高校教學成果獎等評審中,課程思政成果都是重要考察內容。三是真金白銀支持。2017年起,市級財政每年投入專項經費,支持整體試點校、重點培育校、領航計劃等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四年累計投入上億元。同時各高校积極為課程思政建設投入配套經費。
下一步,我們將發揚久久為功的精神,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持之以恆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創新課程思政工作方法,全面提高課程思政建設質量,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來源:教育部 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