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平台app下載_2020年高考綜合科目試題解析(全國II卷)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評析(全國II卷)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保持一貫風格,也進行了適當的創新。試卷對考生“知地究理”能力進行考查,特彆強調對地理過程的考查。地理學科的傳統與創新,理論與應用都得到很好的體現,凸顯了地理學的學科價值。本套試題很好地實現了對中學地理教學的檢驗、檢查與示範、引領作用。體現了新地理課程標準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
1.選材靈活,強調地理學與生活
試題選材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的視角與學科特性。再次強調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用“地理眼”去看待身邊的人、物、事。同時,也強調地理教學中要從不同尺度看世界的素養。設問角度獨特,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
人文地理的選材,既有小尺度的地名和地理環境(1-2題)、巢湖平原不經翻耕播種小麥(3-5題),也有稍大尺度的玉米油企業毛油壓榨廠與精鍊油廠區位選擇(36題)等。自然地理的選材涉及了較小尺度綠洲冷島變化(6-8題),也包括大尺度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對比(9-11題)、金沙江沙金(37題)等。
第2題通過分析地名與地理要素的關係,考查考生對“地表形態對聚落分佈影響”的理解程度,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第4題巢湖平原不經翻耕播種小麥,通過打溝、翻耕等農業生產環節,探究農事活動中的地理原理,培養考生關注勞動、熱愛勞動的品質等,都是很好的設問視角。
2. 滲透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化關鍵能力考查
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與推理能力,是地理教學的基本目標與任務。這既是地理學科的特性,也是地理教學的難點。地理空間思維與推理能力可以通過地理區域性、綜合性來體現。地理區域性、綜合性是地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也是本套試題重點考查的方面。
第6~8題,圍繞考生熟悉的綠洲冷島效應展開,同時突出了夜間冷島這一研究的前沿和難點。引導學生思考溫度、熱量、輻射、蒸發之間的關係以及能量在區域系統(大氣與地表、綠洲與沙漠)中的遷移和轉化過程,注重對單因素變化引起的多過程平衡關係和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理解。綠洲和沙漠主要的差別在於基礎溫度、地表水份含量、植被蓋度、風速、濕度等。通過深入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加強信息整理、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白天的差異升溫,導致沙漠和綠洲在降溫過程中不在同一起跑線。這種巨大的基礎溫度差異在夏季最為顯著。另一個關鍵原因是,綠洲地區夜間持續的蒸散發作用。研究表明,在地表比較乾燥時,較大地表水份含量將導致較高的夜間地表溫度;然而當地表水份含量增加得比較多時,夜間地表溫度下降。前一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土壤水份增加了地表的比熱,降低了降溫速率;后一個階段則是,較大的地表水份含量大大促進了夜間地表蒸發,大量的熱量被消耗,導致降溫加快。事實上,這兩個過程一直都是同時存在的,只是后一階段蒸發降溫的效應大於比熱效應而凸顯出來。
第9~11題,呈現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兩個典型區域的區位,通過降水量差異比較,考查大氣環流和氣候類型等主幹內容,通過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比較,考查物質、能量遷移等主幹內容,通過區域內部比較,考查水文、水循環等主幹內容。通過該題組的考查,引導中學地理教學加深對地域分異規律的認識。
第36題,以山東省鄒平市某玉米油公司的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為背景,結合玉米油生產工藝、產銷鏈條和物流聯繫等情況設計考查內容。通過圖像信息、文字信息的有機組合,搭建情境平台,承載多重問題,要求考生組織材料中提供的企業位置、生產工藝特點、產品運輸方式等信息,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解讀後,對具體產業空間布局的區位進行分析,培養考生綜合思維素養。
3.側重地理格局與空間動態過程的相互作用
地理格局是地理過程運動變化的結果或狀態。本套試題中涉及較多有關地理空間動態過程變化的內容。天氣穩定的狀態下,會季節性出現綠洲地表溫度全天低於周邊沙漠的現象,巢湖平原在收割水稻后的農田中播種小麥,在田地中打溝的目的等都強調了地理過程的變化及原因的探尋。第37題,以金沙江(雲南段)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積物中的金)這一現象為背景,則通過出露的金礦石轉變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質作用過程的分析,考查該區域內、外力的作用過程,引導中學地理教學重視地理過程的探究。
4.難度適中,考核科學有效
題型與結構、呈現的形式與風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續了近些年的特點,給考生以熟悉感和親切感。試題難度適中,梯度合理,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科學有效地區分,同時發現地理教學中的優點與存在的問題。本套試題沒有偏題、怪題,重點集中在地理學科特性基礎上,從區域性、綜合性等角度對知識點進行考核,同時也強調了對地理格局、地理過程的考核。內容與設問可以科學、有效地考核與區分考生的地理學科素養與關鍵能力。
2020年高考化學試題評析(全國II卷)
全國理科綜合考試化學Ⅱ卷,注重對化學學科主幹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方法等方面的考查,關注化學在能源、材料、環境保護等與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發展密切聯繫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以能力測試為主導,比較全面地考查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 重視化學教學實際,回歸主幹知識
全國理科綜合考試化學Ⅱ卷覆蓋了中學化學的元素化合物(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實驗等方面的主幹基礎知識。
第8題考查了常見元素定性分析的方法。第27題以實驗室中苯甲酸的合成為情境,考查了實驗儀器、實驗操作、提純方法等方面,考查了考生是否具備正確的實驗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敏銳的觀察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
二、 重視理論聯繫實際,考查關鍵能力
理論聯繫實際不僅是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也是考試內容改革堅持的基本方向。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其內涵也需要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化學工作者從各個方面,研究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嘗試將二氧化碳的再利用,轉害為利。第28題以二氧化碳的處理和轉化為情境,考查蓋斯定律及其在反應焓變中的應用、外界條件對反應平衡移動的影響、反應平衡常數的計算、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電化學基本原理等。這些試題緊密聯繫環境保護實際,從人類日常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發展新技術解決環境問題的角度設計問題,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闡釋其中的反應原理。
三、注重國家時代發展,增強立德樹人的時代性
第26題以含氯消毒劑為載體,考查元素化學知識,並藉以反映化學學科的社會功能,普及公共衛生中的化學知識。設置這些試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深刻理解化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貢獻,全面認識化學的巨大價值。
第35題以我國科學家2019年發表在《科學》期刊的新型鈣鈦礦電池為情境,考查核外电子結構、化合物中原子軌道雜化類型、晶體的類型和晶體中微粒間的作用力以及作用力對物質熔點的影響、晶體中原子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和密度計算等。在考查學生的化學知識基礎上,增強學生心中的科技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
2020年高考歷史試題評析(全國II卷)
2020年歷史學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育人目標,突出關鍵能力考查,加強教考銜接和彰顯教育考試公平,充分發揮高考的积極導向作用。
1. 以史育人,增強立德樹人時代氣息
1.1傳承家國情懷,激勵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2020年高考通過考查對國史、黨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改革開放史的學習和掌握,促進考生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激勵考生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全國II卷第30題以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民主普選為背景,考查考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解,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第41題素材呈現了清代和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對海河流域的治理舉措和效果,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展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的初心和使命,引導學生增強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樹立正確的國家觀、人生觀、歷史觀。
1.2 堅持體美勞全面評價,促進學生實現健康成長
歷史試題堅持對德智體美勞的全面評價,彰顯素質教育理念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選取美術史、書法史、戲劇史等領域的素材,強調考查的適切性和學科間的綜合滲透。如全國II卷第24題以秦漢時期角抵表演的流行創設情境,表現了當時崇尚力量和陽剛之氣的社會風貌,引導考生強健體魄;第33題呈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家西爾維烏斯的教育觀念,強調對人進行全面評價和認識,以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引導考生認識全面發展觀念的悠久歷史淵源,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
1.3 拓寬歷史視界,引導學生增進知識見識
高考歷史試題強調對考生歷史視野的拓展,通過創設情境和要求考生聯繫所學,全面認識和分析解決問題,在更高層面上對問題的複雜性、深刻性進行着眼全局的把握。如全國II卷第25題以敦煌壁畫和五台山實物遺存的互證構建試題情境,引導考生從藝術創作與歷史遺迹的關係中開拓觀察視野,增長見識;第31題通過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积極吸引和利用外資的史實,考查考生對中外歷史知識的綜合掌握和運用能力,引導考生培養國際視野。
2.深化改革,聚焦關鍵能力考查途徑
2.1築牢閱讀理解、信息加工能力考查基礎
對閱讀理解和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歷史學科注重依靠不同類別的史料和多元化的素材呈現形式,考查考生對信息進行讀取、篩選、分類、歸納、提煉、闡釋的能力。如全國II卷第25題採用壁畫作品與文化遺存相互印證的形式,要求學生綜合圖文資料,提取有效信息,認識藝術作品蘊含的歷史價值;第28題通過近代外國在華企業投資行業分佈統計圖,考查考生讀圖和提取圖表中關鍵信息的能力。
2.2 完善批判性思維、辯證思維能力考查設計
藉助任務驅動、增強探究與開放性、改進作答指向等手段,歷史學科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歷史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如全國II卷第35題要求考生打破傳統觀念中對冷戰的認識與評價,深入思考冷戰格局下美蘇之間交流與對抗的交織和外交關係的複雜性;第42題通過歐盟內部結構的神殿式結構圖,要求考生從圖中尋找聯繫,多維度發現問題,並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綜合運用比較、概括、歸納等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第45題考查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期的將兵法改革,要求考生客觀認識歷史進程中的改革,運用唯物辯證法從不同角度對改革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
2.3豐富語言表達、組織論述能力考查方式
通過增加主觀題設問的針對性等方式,歷史試題加強了對語言表達和組織論述能力的考查。如全國II卷第41題通過羅列不同時期治理海河的相關史料,要求考生概括治理措施、特點及意義,考查面對複雜情境和多層次、連環設問,進行語言組織和邏輯表達的能力;第42題通過呈現歐盟內部神殿式結構,考查考生自主建立歷史要素間的聯繫、組織史料進行邏輯嚴謹的論證的能力。
3.穩定預期,彰顯特殊時期人文關懷
3.1 強調試題素材的公平性和規範性
2020年,高考歷史學科注重史料和素材的公平性和表述的規範性,使試題更加符合考生心理預期。如全國II卷第29題通過對黨的文件原文的摘錄,凸顯了史料的規範和可靠性,考查了不同版本教材中共有的主幹知識,有助於考生的正常作答和發揮;第45題羅列了王安石將兵法改革的相關史實,以新情境和設問考查不同版本選修教材中的共同內容,體現出試題素材的公平性。
3.2確保考查內容的基礎性和穩定性
為降低疫情對不同考生群體的影響,歷史學科各卷種試卷結構、題型題量、閱讀量、考查內容等均保持穩定,試題更加符合考生的認知水平。對基礎主幹知識的考查增加,如全國II卷第26題通過宋代殿試製度的確立考查科舉制度的發展完善過程,第30題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落實,第32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等,通過強化主幹,使基礎紮實的考生更有獲得感。
3.3注重呈現情境的正面性和积極性
2020年高考歷史科在發揮學科育人功能的同時,還十分重視卷面整體風貌的积極正面性,力求試題情境更加真實生動、貼近考生心理和社會生活,把真善美的人本理念和奮鬥進取、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傳達到考生內心,引導學生從特別的經歷中汲取成長的財富。如全國II卷第24題通過對我國古代傳統表演項目角抵及其廣泛的社會影響的描述,呈現了秦漢時期昂揚向上的風貌和整個社會開放包容的心態;第46題材料描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國際反戰和平運動狀況,從中不難看出,對和平的嚮往和與邪惡勢力進行鬥爭是全人類共同的奮鬥目標和美好心愿,正義必將獲得勝利,引導學生熱愛和平、熱愛生活,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第47題圍繞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創設情境,展現其為祖國氣象學、地理學事業奮鬥終身,以及“學理之研究重於物質之享受”的高尚治學理念,激發考生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
2020年高考生物試題特點分析(全國II卷)
1. 彰顯學科特色,融入新冠疫情
高考生物試題注重學科特點的體現和育人功能的發揮。結合考查內容,有機融入新冠疫情作為素材,從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免疫應答等方面進行考查。全國II卷第1題,將均能引發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新冠病毒和肺炎雙球菌在遺傳物質、遺傳信息傳遞、作為抗原引起機體免疫應答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促使學生加強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引導學生以生物學視角加深對新冠病毒致病方式和防治措施的理解,體現基礎性和綜合性。
2. 結合生態環境問題,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高考生物精選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素材,體現生態學原理和生態工程技術對生態系統進行修復的顯著優勢,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助力加強考生的生態意識。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8題以植樹造林、“無廢棄物農業”、污水凈化等運用生態工程原理進行生態修復的實際案例,分析單一樹種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剖解施用有機肥的優點和作用,考查利用生物回收污水中重金屬實驗方案的設計,旨在傳達生態修復時物種多樣性的關鍵地位,強調修復生態系統的科學性,凸顯生物方法處理污染的優勢。生態學試題的設計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助力學生生態觀的內化和發展,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引導學生积極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之中。
3. 創設體育運動情境,倡導科學健身
健康的身體是新時代發展所需高端人才的重要特徵。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1題,以人的劇烈奔跑運動時機體生理變化為素材,考查肌肉酸痛感的生理變化分析,運動過程中胰高血糖素維持血糖濃度穩定的調節方式,和大量出汗後補充電解質以維持內環境穩定的方式,引導考生對體育鍛煉現象進行深入思考,注重鍛煉身體的科學性,提高體育鍛煉的积極性和有效性。
4. 凸顯實驗探究關鍵能力的考查和引導
採取恰當的實驗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是達成實驗目的的關鍵。對核心試劑作用的把握是理解實驗操作的關鍵。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7題考查SDS這一核心組分在聚丙烯酰胺凝膠蛋白質電泳實驗中的作用,旨在引導考生找准核心組分、明確實驗原理,實驗實踐時並非只要依照實驗步驟完成操作,須對實驗全局知根知底。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0題以差速離心法分離植物細胞器研究其功能為情境,考查破碎細胞所用溶液的理化性質,反映了生物學實驗常用緩衝溶液滲透壓和pH兩個參數的重要性。這種對實驗所用試劑參數關鍵細節的考量,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實驗操作經驗的差異,既能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又對加強實驗教學有明確的引導作用。
4. 考查獲取信息能力,助力增長知識見識
高考生物能力考查目標之一是獲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夠從文本、圖表等信息載體中獲取生物學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試題信息通常與考生所學內容相近,需要進行適當處理和分析以完成作答任務。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37題以實驗結果圖的形式給出3種緩衝系統在不同pH下測定的相對酶活性,要求根據圖示信息分析緩衝系統組分對酶活性影響的依據。此類考查獲取信息能力的試題的信息量相對豐富,不僅提供考生作答所必須的全部信息,還對其所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傳達了新理念、新方法、新結論,有助於開闊學科視野、加深概念理解,助力增長知識見識。
2020年高考思想政治試題評析(全國II卷)
1.融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內容,展現中國抗疫精神風貌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們黨領導的保衛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試題巧妙設計情境,讓學生感受疫情防控阻擊戰彰顯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全國Ⅱ卷第38題以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生活背景下中央提出的“六保”任務為背景,要求學生理解“六保”任務之首—保居民就業對穩定經濟發展的积極作用。試題以抗疫情保民生為主題,聯繫學科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就業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過程,體會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從內心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2.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
脫貧攻堅是歷史給出的時代考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全國Ⅱ卷第17題,選取貧困地區駐村黨員幹部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作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等相關知識的準確理解和把握。試題貼近生活和社會現實,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在脫貧攻堅戰中,青年人一直是強大生力軍,發揮着重要作用。全國Ⅱ卷第40題以網紅、教師、大學生和海歸人員等青年的扶貧故事為素材,展示青年人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用聰明才智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事迹,引導學生從新時代優秀青年的奮發有為中受到啟發和感染,思考自身如何樹立理想信念,擔當時代使命,助力鄉村振興,實現人生價值。
3.選材全國兩會討論和審議通過民法典,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顯著優勢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有着顯著優勢。全國Ⅱ卷第39題緊緊圍繞今年全國兩會審議、討論民法典草案這一重大熱點問題,彰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顯著優勢,讓學生充分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根本區別於西方的政黨制度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堅定製度自信,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4.着眼擴大開放新舉措,展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隱現背景下,中國擴大開放,對於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家戰略,是中國建立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制度嘗試。從2013年首個自貿試驗區建立,到2020年6月中國已建立18個自貿試驗區,各個試驗區根據各自的優勢,探索制度創新的路徑和方向。全國Ⅱ卷第15題基於這一歷史背景設置情境,考查學生對建設自貿試驗區积極意義的認識,引導考生理解開放型經濟的內涵,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
5.加強價值觀教育,激勵學生提升道德修養
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嚮導,直接影響人的價值判斷和人生道路選擇。試題重視價值觀的考查,精心設計背景材料,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先進的文化教育人,引導學生積极參与道德實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Ⅱ卷第19題,以社區家風家訓道德建設為素材,從中華傳統家庭美德的傳承和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的開展等維度,考查學生對文化創新發展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情境鮮活,既貼近群眾生活,又以群眾為主體。試題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認識,家庭美德教育要貼近群眾生活,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家庭美德,要在傳承中發展,賦予其時代內涵。
6.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思想政治試題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精心設計背景材料,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在重大考驗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和價值。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积極影響。全國Ⅱ卷第20題,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為素材,通過材料組織和題肢設計,引導學生認識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中醫藥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既對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积極影響,所以說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中發揮积極作用,煥發活力。試題從多維度,引導學生珍視、培育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7.落實美育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高考內容改革要補足弱項,加強對“體美勞”的考查和引導,發揮高考指揮棒作用,引導高中學校轉變教學方式、發展素質教育。加強美育工作是立德樹人的需要,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試題注意挖掘學科育人價值,重視審美意識的引導,通過精心設計背景材料,讓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感知美麗、體驗美好,提升審美能力,增強學生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全國II卷第22題,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會標為素材,考查學生對認識與實踐關係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提高學生對審美的基本認知,理解藝術作品作為人們的精神產品是人們認識和實踐的產物,認識主體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審美情趣會對認識的形成具有影響作用。
8.強化信息整理能力考查,引導學生適應信息時代需要
信息整理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對大量、無序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歸納並形成新的意義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多種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在知識內容迅速更新、知識結構不斷調整的當代,信息整理能力是學生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的重要素質。思想政治學科強化信息整理能力考查,引導學生學會捕捉新信息,感受新變化,不斷更新知識能力。全國Ⅱ卷第14題,從三個方面對學生信息整理能力進行考查。一是圖表信息的解讀能力。通過繪製工業企業的成本—利潤率指標變化圖,考查學生能否解讀出“工業企業的成本逐年下降、利潤率逐年上升”這一關鍵信息。二是信息關聯能力,即將選項與圖表信息關聯,解讀出“哪些政策舉措能有效提高企業利潤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這一設問內容。三是分析能力,即能否準確分析“健全知識產權市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等四類政策舉措可能產生的經濟影響。
2020年高考物理試題評析(全國II卷)
2020高考物理堅持正確育人導向,優化考試內容,突出基礎性,更加註重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緊密結合生產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等設計試題,凸顯情境的時代性。依託高考評價體系,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加強對信息獲取與整理、批判性思維、實驗探究、運用物理學術語言表達等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着力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素養,促進高中物理育人方式改革。
一、突出物理學科基礎性,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
2020年高考物理更加突出物理學科的基礎性,既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又注重對探究過程、研究方法、科學態度等基本內容的考查,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許多試題素材來源於教材,貼近中學教學實際,引導學生打好學習基礎,促進課堂回歸教材。比如,第19題特高壓輸電等試題改編自教材中例題或習題的內容,突出考查學生對重要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
二、加強理論聯繫實際,增強情境的時代性
2020年高考物理增加緊密聯繫國家科技發展、體育運動、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情境,突出情境的時代性,強調情境與考查內容的有機融合,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比如,第16題以摩托車越野賽為情境,通過設計摩托車掉進坑內和恰好越過坑內兩種不同情境,考查學生對平拋運動等規律的應用。第17題以CT掃描機中X射線產生部分為情境,考查學生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的理解。
三、加強關鍵能力考查,提升物理能力考查水平
2020年高考物理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加強對信息獲取與整理、批判性思維、實驗探究、運用物理學術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的考查,突出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的培養,着力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素養。比如,第21題設置絕緣細圓環的上、下半圓分別均勻分佈着等量異種電荷的情境,要求學生分析圓環內到圓心距離相等的四點的電場強度、電勢的關係,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及對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第22題要求學生寫出一條測量的加速度實驗值和理論值有明顯差異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要求較高。第24題要求學生根據粒子射出位置,分析粒子的受力方向,從而說明磁場的方向,考查學生運用物理學專業術語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
來源:甘肅省教育考試院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評析(全國II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