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登陸網站_關注情緒健康,這真的很重要!
如果說教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那麼高考無疑牽動着千家萬戶最敏感的神經。高三學生由於面臨高考,學習壓力較大,再加上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都處於明顯的高峰期。
有關調查表明:在高考期間,16.8%的考生反映頭暈,25.4%的考生有嚴重的心理障礙,50%的考生考前坐立不安。
在我國,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矛盾較多、情緒較不穩定的時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介於初中生和大學生之間,並有隨學業程度升高而健康水平下降的趨勢。雖然說高考是一場學習的競爭,但是背後卻是每個個體戰勝自我、磨礪心智的過程。心態陽光、情緒健康、自信积極的學生更容易在高考的賽場贏得上佳的表現。
因此,關注情緒健康,幫助高三學生有效調節情緒,科學助力高三學生走好人生的關鍵一步,就顯得尤為重要。
充分了解
高三學生的情緒特點
從高三學生的情緒模式來看,积極情緒主要表現為高興、友愛、樂趣、好奇等,消極情緒以焦慮、抑鬱、敵對、恐懼、孤獨等最為普遍。對高三學生負面情緒展開探究,對充分理解高三學生情緒特點,有效調節高三學生負面情緒,科學提升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意義重大。
01
過度焦慮
使高三生更易心浮氣躁
隨着高考臨近,高三學生心理負荷加大,也更容易感到焦慮不安。由於升學意願強烈,學生容易急於求成、貪多求快,加上成績上下波動、學習效果不甚理想,不少學生容易心浮氣躁,無法安心深入學習。中等生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02
過度壓抑
使高三生更易衝動
高三學生長期處於學習高壓之下,潛意識長期受到壓抑,彷彿頭頂密布的陰雲,同學之間一旦有矛盾極易產生“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似的衝突,甚至可能在激動之下發生極端事件,值得高度關注。
03
過度孤獨
使高三生更少交流交往
高三生課業繁重,生活單一,校內活動壓縮,課外活動減少,導致他們更缺乏交往交流。與此同時,不少家長也缺乏交流的策略與方法,對與這一階段孩子的相處束手無策,這也加重了高三生的孤獨感。
04
過度恐懼
使高三生更易敏感自卑
前途的未知,朋輩的競爭,老師的評價,家長的期望,自我的期待,都可能讓高三學生被恐懼所裹挾。在瞻前顧后、患得患失的狀態之下,會更易敏感,缺乏勇氣,不敢嘗試,並且時常感到自卑,長此以往會導致自信受損,學業自然也會受影響。
05
過度敵對
使高三生更易封閉保守
隨着高三考試的增多,競爭的激烈,不少學生存在怕被別人超越的心理,容易產生敵對或嫉妒的情緒。在行為表現上可能會既不回答周圍同學的疑問,也認為問別人問題是“浪費時間”,從而把自己封閉起來。這些同學在心態上故步自封,因而也缺少有效學習與合作的能量流動。
科學提升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
正確認識情緒的作用,科學調節高三生的情緒狀態,促進學生更多地體驗到积極情緒,有效化解負面情緒,對科學提升高三學生心理健康,助力他們順利度過高三一年尤為重要。
01
認識情緒,要客觀認識負面情緒的意義
提到負面情緒,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厭惡和逃避,因為“負面情緒不好”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負面情緒的存在本身對我們是有意義的。
情緒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個信使,它的出現在提醒我們:有些事情發生了,需要我們處理。負面情緒令我們“感覺不好”,但是它“的確有用”。比如,適度的焦慮提醒我們“什麼是更重要的”;適度的壓抑令人更加聚焦目標;適度的孤獨可以助人理清思路,減少不必要的社交;適度的恐懼是人類自保的一種方式,令人更加機敏;適度的敵對或嫉妒會激發人的鬥志和進取心。
因此,提到負面情緒,我們不必如臨大敵,或者定要斬草除根,而應客觀聆聽情緒背後的信息,提升自我覺察的能力,讓負面情緒成為調整學習和生活狀態的幫手。
02
調節情緒,尊重每個個體的有效方式
每個個體遇到的情況不同,反應不同,有可能引發不同的情緒,並且情緒的強度也是不一樣的,與此同時,調節處理情緒的方式自然不同。
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幫助高三生調節情緒之前,要充分共情,接納和理解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讓學生體驗到尊重和安全。同時,可以和學生共同找出適合個體的情緒調節方案,調節方式可能是運動、聽音樂、交談、做手工,也可能需要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找尋其他社會支持等。找到有效的方式,情緒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03
關注高三生情緒,應多方共同注入“心能量”
由於高三生的負面情緒往往不是一個方面引發的,因此學校、老師、家長都要從各自的角度助力,形成教育合力,為高三生的學習與成長注入“心能量”,幫助每個學生得償所願。
從學校來說,可通過心理科普講座、心理減壓活動、開設心理輔導、發放心理健康手冊等多元形式,向老師、家長、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在全校營造一種“平常心、心常平”的陽光氛圍。
從老師來說,高三畢業班老師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情緒穩定的老師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老師要注重自身心理素養的提升和建設,並利用學校及專業的資源,為學生的情緒健康保駕護航。
從家長來說,家有考生壓力自然非比尋常,所以更要努力和學校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成為孩子心靈的棲息地和情緒的調節器。家長可以通過學校的心理科普材料及講座,真正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與孩子平和平等地溝通交流,成為孩子的“心靈密友”,更好地幫助和支持孩子走好人生這一步。(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心理健康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