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正規的嗎_持續鞏固4%成果 將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予以優先保障和重點投入,明確提出“一個不低於、兩個只增不減”要求(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般不低於4%,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想方設法籌集資金,調整優化經費結構,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服務保障和政策導向作用。
一、總體情況
(一)財政投入逐年增長。從2016-2019年財政教育投入情況看,一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逐年做到“一個不低於”。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8.2%;佔GDP比例為4.04%,連續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這個成果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優先保障教育投入的決心。二是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第一個只增不減”。2019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達到3.5萬億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長7.6%。三是全國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了“第二個只增不減”。2019年各級教育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分別達到幼兒園8615元、普通小學11949元、普通初中17319元、普通高中17821元、中職學校17282元、普通高校23453元,年均增幅分別為12.8%、5.6%、6.6%、9.4%、6.8%、4.8%。
(二)使用結構逐步優化。從2016-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使用情況看,一是體現了“保基本”。各級教育之間,義務教育佔比最高,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用於義務教育的經費佔到52.7%,四年始終保持在53%左右。二是體現了“補短板”。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年均增長15.4%,在各級教育中增長最快;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從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在各級教育中提高幅度最大。三是體現了“促公平”。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80%以上用於中西部地區。“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0.9%,高出全國年均增幅2.7個百分點。用於學生資助的財政資金累計支出超過5000億元(不含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年均增長8.35%。四是體現了“提質量”。教職工人員支出佔到62%,比2015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支出重點逐步從硬件建設向軟件建設轉變,更加註重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效益逐漸顯現。隨着4%成果持續鞏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9年首次超過4萬億元,有效帶動了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首次超過5萬億元,支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民教育體系,建立了世界上覆蓋最廣的學生資助體系,有力推動了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隨着經費使用結構的逐步優化,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教育投入充分發揮了保障教育發展、推動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公平、增強教育內涵的政策導向作用。
二、主要做法
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着力從六個方面完善了落實4%的長效機制。概括起來就是“六個保”。
一是堅持用服務國家戰略保4%。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優勢,主動對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爭取更多的教育投入增量。中央財政近三年新增70億元資金專項支持實施“三區三州”地區教育脫貧攻堅行動,近兩年新增70億元資金專項支持職業教育改革以及高職百萬擴招等事項。
二是堅持用落實支出責任保4%。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教育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將教育總體確定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從義務教育、學生資助、其他教育三個方面細化了具體支出事項,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明確了教育領域中央與地方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同時,通過加強教育督導、健全統計公告、開展約談座談等方式督促各地落實支出責任。
三是堅持用健全生均標準保4%。根據各類教育事業的不同特點和改革發展實際需要以及財力可能,更加註重通過加強政策設計、制度設計、標準設計帶動投入,全面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生均撥款制度,健全了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四是堅持用發揮資金效益保4%。堅持結構合理就是最大的效益。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 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進一步優化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教育財政投入;進一步優化教育經費來源結構,不斷擴大教育社會投入;進一步優化教育經費使用結構,優先保障義務教育這個“重中之重”、優先保障教師工資這個“本中之本”,優先補齊學前教育這個“短中之短”,優先支持“三區三州”這個“堅中之堅”,優先資助建檔立卡這個“困中之困”。
五是堅持用全面加強監督保4%。會同財政部完善教育財務管理制度,全面修訂教育資金管理辦法,建立經濟活動內控機制,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內部審計監督,確保教育經費使用安全規範有效。
六是堅持用宣傳示範引領保4%。印發《教育部 國家統計局 財政部關於加強和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工作的意見》,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所有省份建立了省級教育經費統計公告制度。及時發布教育經費執行情況,印發通報推廣典型經驗。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特別是新召開的五中全會精神,從統籌“兩個百年”“兩個大局”“兩個大計”的政治高度,建章立制、構建體系,加快推進教育財務治理現代化,切實提高“識變、應變、求變”和“育先機、開新局”的能力。繼續保持財政教育投入強度,持續鞏固4%成果,推動落實“兩個只增不減”,更好滿足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新需求,更好發揮教育經費服務保障和政策導向作用。
一是進一步強化政府投入責任。按照五中全會關於“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的要求,強化省級統籌,推動教育領域省以下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切實增強“各級財政”特別是省以下基層政府落實“第一個只增不減”的財力保障。
二是進一步完善以生均標準為基礎的長效機制。按照五中全會關於“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的要求,推動各地適時提高各級教育生均撥款水平,切實增強“各級教育”落實“第二個只增不減”的財力保障。
三是進一步健全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按照五中全會關於“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要求,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學校、社會、受教育者之間的關係,深化財政教育投入機制、社會教育投入機制、培養成本分擔機制等方面改革,逐步提高社會投入佔比,不斷擴大教育經費總量。
四是加快推進教育財務治理現代化。按照五中全會關於“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的要求,加快推進教育財務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立健全教育財務制度體系、預算績效體系、經費監管體系等,確保教育經費投入使用管理安全規範有效。在保住4%投入底線的同時,堅決守住資金安全底線。
來源:教育部 持續鞏固4%成果 將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