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_復旦大學: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近年來,復旦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發展規律,系統推進人才分類評價改革,不斷提高人才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
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確保人才評價正確方向
人才評價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指揮棒,人才評價導向直接關係著人才發展生態。學校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黨對人才評價工作的領導,將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製作為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人才評價的正向引領和激勵作用。一是健全領導體制,先後成立黨建思政工作領導小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師德建設委員會等,切實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二是加強戰略謀划,黨委常委會定期研究人才工作,通過健全制度、創新機制、改善環境、加強服務,不斷優化頂層設計,搭建人才評價改革的“四梁八柱”。三是壓實工作責任,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人才工作辦公室,二級院系組建人才工作小組、配齊分管教師思政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完善黨委中心線、院系中場線、支部生命線“三線聯動”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責任,讓人才評價改革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健全分類評價體系,突出品德業績能力導向
一是堅持分類指導,健全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學校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分類建立體現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的評價機制,科學客觀公正評價人才。以職稱評審為例,學校分類建立了16個系列職稱評聘體系,分系列制定職稱評審辦法,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對於教師主體,從進校即明確區分為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並重型和科研為主型三種崗位類型,在職稱晉陞時分別根據《教師高級職務聘任實施辦法》《教學為主型崗位教師高級職務聘任實施細則》等文件實施分類評審。2019年進一步出台《智庫研究系列高級職務聘任辦法》,單設名額、單列實施。下一步,還將研究制定重大創新任務專任崗位高級職稱晉陞有關文件,鼓勵專任崗位研究人員對標重大戰略需求,主動承擔國家和地方重大創新任務。
二是突出品德評價,全面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在職稱晉陞、推優評獎、人才推薦、年度考核等各項人才評價工作中,建立“基層黨支部-院系分黨委(總支)-學校教師工作部”三級師德師風審查體系,明確院系分黨委(黨總支)在師德評議、政治把關中的首要責任,做到“逢進必審”“逢推必審”“逢評必審”。對師德失范的個人,堅決執行“一票否決”。
三是科學設置評價標準,堅持憑能力、實績、貢獻評價人才。在人才評價改革過程中,學校着力解決評價標準“一刀切”的問題,注重發揮二級院系在人才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將評價標準制定權下放到院系,由各院系對標一流學科,堅持共通性與特殊性、水平業績與發展潛力、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建立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符合自身學科特點的評價標準。對於基礎研究類人才,注重評價新發現、新觀點、新原理、新機制等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對於應用研究類人才,注重評價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等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三、完善教書育人評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學校把教書育人作為人才評價的核心內容,不斷提升廣大教師的育人意識、育人能力、育人水平、育人效果,激勵引導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根本任務。
一是明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職責。根據教師不同崗位細化工作數量和工作質量等方面的要求,要求教授要到一線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鼓勵教師積极參与教育教學改革、積极參与教學組織建設、積极參与第二課堂育人工作,明確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強調要积極發揮科研育人在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激發教師教書育人主體活力,推動教師培訓常態化,提升教師“三全育人”意識,切實將“三全育人”要求落實到每一名教師。
二是優化教學評估體系,注重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將教材建設、精品課程建設、學位論文指導等內容納入教師教學評價體系,不斷完善學生課程評教制度,強化教學質量督導與考核,完善評價結果反饋和使用機制。完善育人評價體系,健全教師育人評價機制,將第二課堂育人工作納入教師評價範疇、納入育人績效獎勵範圍,建立第二課堂育人與第一課堂教學、學生工作經歷之間的成果互換互認機制。健全研究生導師評價機制,確立了學位論文質量指標與導師考核評價、招生資源配置掛鈎的聯動機制。
三是在人才評價重點項目中加強教書育人考核。在人才引進過程中,加強對擬聘用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考核,教書育人能力考核合格為聘用的必要條件之一,對新入職教師,實行試講制度。在崗位考核過程中,將各類教書育人工作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合理增加育人績效經費投入,以教書育人貢獻為核心內容制定育人績效激勵政策。在職稱評審過程中,加強對教學投入與質量的考核,鼓勵教師將教書育人優秀成果作為代表性成果。在人才計劃評審過程中,強調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要突出教書育人導向,讓高層次人才同時成為卓越教師。在推優評獎過程中,突出榮譽獎勵的教育教學價值導向,充分發揮榮譽的激勵作用,建立健全梯度合理的教育教學榮譽體系和激勵計劃。
四、實行代表性成果評價,破除“五唯”頑瘴痼疾
2009年,學校在人文社會學科開始探索“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推動人才評價從“量化導向”向“質量導向”轉變。2012年,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正式在全校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2017年,根據“雙一流”建設目標和要求,着力推行以綜合準入標準為基礎的“優秀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圍繞師德師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等方面實施綜合評價,克服“五唯”“SCI至上”等傾向,引導廣大教師追求一流育人質量、一流學術成果和一流社會貢獻。
在內容方面,“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注重質量和貢獻,學校明確“代表性成果”應具有系統性、標誌性、創新性,強調“代表性成果”應是解決所在學科領域的重要問題、關鍵難點,或者是應對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重大戰略問題做出重要貢獻,具有重要影響,並被所在學科領域普遍認可的重要成果。在形式方面,“代表性成果”既可以是教書育人方面的重要成果,如教材、教學研究論文、優秀教案等;也可以是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成果,如著作、論文等;或者是重要的應用成果,如專利、軟件著作權、咨政報告等。
與以往的評價方式相比,“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對“同行評議”的科學性與公正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學校不斷完善校內外專家庫建設,目前已建立起由數千名國內外高水平專家組成的校外專家庫和數百名高水平專家組成的校內專家庫,實施“小同行”精準評價。同時,學校不斷完善同行評議的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涵蓋學術貢獻、學術活力、學術影響力、學術地位等指標,確保學術評價的科學合理。近年來,學校還非常重視人才評價信息化建設,建立了職稱評審“雙語”系統,實現“個人填報、院系審核、專家評議、結果統計”的信息一體化;建立了網絡視頻會議評審模式,確保疫情期間人才評價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為了打破“唯資歷”傾向,拓展青年人才事業發展空間,促使青年拔尖學者能夠脫穎而出,2015年,學校開通“青年傑出人才”晉陞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門渠道。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年傑出人才,申請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時可不受“代表性成果數量”“任職資歷”等方面的限制。學校通過嚴格的專家推薦、評審等程序,綜合評價申請人的學術活力、學術影響和學術貢獻,確保青年傑出人才的質量和水平。
下一步,學校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深入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建立健全富有時代特徵、彰顯復旦特色、體現一流水平的人才評價體系。
來源:(教育部)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