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_上海財經大學:立足時代 紮根中國 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創新發展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做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近日,教育部研究發布《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就落准、落穩、落好《總體方案》改革部署,樹立正確人才觀,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提出指導意見和具體舉措。上海財經大學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體方案》與《意見》,以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為抓手,立足時代、紮根中國,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創新發展。

  一、把握根本遵循,健全黨管人才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長期以來,上海財經大學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切實把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貫穿到人才發展的全過程。學校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強化黨政合力,完善宏觀指導、科學決策、綜合協調、督促落實機制,統籌推進一流人才隊伍建設,並以此為契機全過程優化黨管人才的運行機制。

  把好引才入口關。建立人才引進把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完善把關程序,拓寬把關渠道,加強對人才政治素質、師德師風、學術觀點、廉潔自律、現實表現等的全面把關。落實思政培育關。以“人才骨幹研修班”為抓手,強化人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嚴守意識形態陣地,立足國情社情校情,引導人才“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講好中國故事”。強化遴選審查關。在人才遴選與評價中,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強調政治素質首要條件,堅持層層嚴審把關,引導人才堅守初心使命、矢志愛國奉獻、勇於創新創造。

  二、摒棄“帽子”導向,完善開放型人才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上海財經大學堅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摒棄選材用才“帽子”導向,不斷完善開放型人才體系。

  深化“常任軌”制度改革,堅持國際同行評價機制,大膽引用“真人才”。學校自2004年起率先實施“常任軌”制度並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旨在通過激勵與約束機制的重構,推進傳統的高校人事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轉變,以充分激發學校師資隊伍活力促進隊伍水平的整體提升。“常任軌”制度的選材不注重“帽子”導向,而是堅持國際同行評價機制,對於受到認可的高層次人才,採取一人一議的方式確定待遇,成功形成了人才引人才的接力效應。經過十餘年的改革發展,這支隊伍不僅海外人才呈現規模效應,還吸引了一批國內優秀人才的加入,他們之中的一批高層次人才已逐漸脫穎而出。譬如學校為尋求新的學科增長點,於2015年自微軟亞洲研究院破格引進一名理論計算機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不看“職級”直接將其從企業聘任為教授,不看“帽子”對尚無任何人才稱號的人才匹配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待遇,並充分給予招聘、選拔團隊成員的自主權。經過五年左右的支持培育,人才“雙帶頭人”作用凸顯,既做學術領軍又當育人先鋒,榮獲2020年上海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稱號;人才領銜組建的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已成為國際上理論計算機領域非常活躍的研究中心之一,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專業人才。

  大力培養支持各類人才,着力打造具有上財特色的人才培養和支持體系。人才稱號獲得者是優秀人才的代表,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高層次人才不等同於人才稱號獲得者。上海財經大學堅持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標準,搭建起基於人才成長規律的、雙軌融合的上財特色人才金字塔,構建起崗位與考核目標相對應的薪酬和配套政策體系。同時,學校正進一步完善暢通各類人才支持培育認定規則,平等看待各類人才,努力打造統籌校內外人才項目、覆蓋全兼職、兼顧競爭性與榮譽性的層次分明、結構合理、銜接緊密、可持續發展的上財特色人才金字塔體系2.0版。

  三、深化評價改革,堅持高質量多元化評價

  人才的第一身份是教師,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職責。上海財經大學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主線,深化人才評價改革,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並進一步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廣大教師潛心育人、立德樹人。

  堅持高質量多元化的學術評價體系。按照學科、科研、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理念,將學術論文、著作、科研課題、科研獲獎、決策諮詢、職務發明、教材建設、課程建設、教學研究項目、教學競賽獲獎、指導學生獲獎等成果綜合納入學術評價體系,按學術影響力和貢獻度劃分等級,充分尊重教師研究興趣,發揮研究專長,最大限度激發教師創新潛能和創新活力。試行“代表作”評審制度,破除“五唯”,鼓勵高質量、多元化、個性化的學術創新。其中,為破解學校智庫與決策諮詢研究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能級,繼續探索智庫育人、決策諮詢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上財經驗”與“上財模式”,學校於2020年11月底專題召開決策諮詢工作大會,推進《總體方案》落細落實。

  重構人才項目遴選與評價標準。在各級各類人才項目評審中,注重強化政治素質、師德師風考察,探索同等條件師德考核“優秀”優先支持的舉措,以進一步引導高層次人才發揮師德師風示範引領作用;優化遴選與評價指標體系,突出師德師風、教育教學實績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構建基於“立德樹人成效”“學術創新貢獻”“服務國家戰略”“未來發展潛力”四大模塊的評價框架,樹立以品德、知識、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多向度評價標準。

  推動校內“1351人才工程”改革創新。堅持黨管人才,設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特別提名權;突出立德樹人,首設講席(副)教授名師培育崗,加大教學型人才支持培育;強化分類評價,設經管理工、法文及其他兩大組別,分設標準、分列名額、分組投票;突出質量導向,設重大標誌性成果優先支持條款,激勵雙軌師資追求卓越、融合發展。

  四、強化崗位管理,實現人才計劃能進能出

  人才稱號是人才計劃或項目實施過程中給予人才的入選標識,是對人才階段性學術成就、貢獻和影響力的充分肯定,但不是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籤,獲得者不享有學術特權。為進一步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激發人才活力,上海財經大學着力強化人才稱號獲得者崗位管理,實現人才計劃能進能出。

  出台考核辦法,依法依規加強對人才稱號獲得者的合同管理。扭轉“重申報、輕管理”的不良做法,完善人才稱號從遴選、申報到入選后管理的全過程綜合考察與考核評估機制。學校正研究制定高層次人才考核評估實施辦法,加強人才合同管理,明確人才崗位職責、目標任務等,建立健全中期履職報告、聘期考核制度和重要事項報告制度。細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對於考核不合格的嚴格按照規定作出處理,增強合同約束力,推動人才稱號獲得者樹立法治意識,強化履職擔當。完善人才稱號退出機制,對不能按相關規定或合同約定履行崗位職責的,建議解約退出並不再提供計劃支持;對有違反師德師風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申請強制退出並撤銷稱號及入選資格,實現人才計劃能進能出。

  規範稱號使用,凈化人才稱號使用的內外部環境。學校按要求規範人才稱號的使用,明確對支持期已結束的,原則上不再使用相應人才稱號,確需使用的要標註支持期,如未規定支持期需標註入選年度。並通過培訓等途徑提高學院、人才對人才稱號的認識理解,強化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依託二級黨委把好宣傳關口,加強人才稱號使用監督,把規範人才稱號使用作為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定期自查評估,聽取校內各層次人才意見建議。

  五、關心愛護人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上海財經大學本着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的宗旨,下大力氣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厚植人才成長土壤。

  搭建“書記談心”系列活動平台,為人才排憂解難注入前行動力。學校擁有一支規模龐大的海外歸來教師隊伍,通過組織“書記下午茶”活動,加強與歸國留學人員的交流溝通,構建敬才、用才、聚才、留才的良好環境,營造敢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輿論氛圍,帶動和吸引更多優秀歸國留學人員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助力。而“書記面對面”活動則主要面向廣泛師生群體,以經常性、近距離的接觸,聆聽師生心聲,交流學校改革發展狀況,促進專業成長,推動隊伍發展進步。“書記談心”系列活動中,“書記”不是學校黨委書記“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包括學校黨委班子成員、黨務部門負責人、二級黨組織班子成員及基層黨支部書記等。學校把“書記談心”系列活動作為關心關懷人才的重要平台,及時了解人才發展動態,解決人才實際困難,為人才注入前行動力。

  建立高層次人才醫療保健服務制度,關心愛護人才身體健康。學校持續推行“醫療專家進校園”服務,並推進與地方三甲醫院及第三方醫療服務商合作服務的落地,多措並舉解決學校無附屬醫院的短板問題,為人才及其親屬提供便捷、高效、溫暖的醫療保健服務,努力創造近悅遠來人才軟環境。

  成立上海財經大學基礎教育集團,努力解人才“後顧之憂”。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在人才市場的吸引力,更好地穩定人才,學校努力解人才“後顧之憂”,與楊浦區強強聯合成立上財基礎教育集團,打造小初高一體化教育鏈,為人才潛心育人創造良好條件。

  六、強化價值引領,引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上海財經大學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揮學校人才工作辦公室掛靠黨委教師工作部的體制優勢,注重典型力量的挖掘與宣傳,強化價值引領,引導廣大教師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擔當。

  組織開展師德典型重點宣傳和優秀教師報告團活動。運用授予榮譽、事迹報告、媒體宣傳等手段,覆蓋傳統媒介與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開展“尊師重教”“教書育人標兵”等主題宣傳活動,推出“榜樣就在身邊”主題系列宣傳文章16篇,大力褒獎優秀教師的高尚師德,充分發揮典型引領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其中,我校原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黃天華老師“用一生,承一諾:從1986年到2017年,心甘情願坐了30年冷板凳,出版了300餘萬字的《中國財政制度史》,以一己之力填補了國內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的空白”的事迹一直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廣大教師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甘為人梯。

  紮實推進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深入學習黃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推薦以國家級人才計劃獲得者、教學名師領銜的工商管理教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並以此為抓手成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師生聯合黨支部,創新搭建“研”“講”“談”“傳”為一體的新型融合式思政育人平台;聚焦團隊以德施教、以德立學,紮根中國大地做研究、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的實績展開宣傳工作,講好師德故事、宣傳育人事迹、弘揚科研精神、展示服務成績、彰顯團隊特色、強化感召引領。

來源:(教育部)立足時代 紮根中國 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