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註冊網址_綜合評價與重點突出的第五輪學科評估
學科評估是我國備受關注且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教育評價,首輪開始於新世紀之初,馬上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一直堅持 “變”與“不變”相統一,每一輪的評估都是在繼承中發展,在改革中創新。經過近20年卓有成效的探索,學科評估以其“獨立、客觀、專業”的品質,確立了學科建設的中國標準,打造了“中國特色、世界影響”的學科評估品牌,為建設成為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提供了最鮮活、最生動、最直接的樣本。
學科評估為政府、高校、社會提供了高等教育信息,為政府的教育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也促進了全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學科評估對高校學科建設發揮着重要的“指揮棒”作用。一流的學科建設是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久久為功、堅持不懈。學科評估是對高校學科建設行之有效的周期性檢驗,高校通過評估查找短板與不足,充分發揮积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進學科建設戰略謀划和系統布局,優化學科資源配置,深化內涵建設,促進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上海交通大學合理參考和借鑒學科評估結果,引導和支持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科合理定位、辦出特色、差異化發展,形成支撐學校長遠發展的一流學科體系。運用學科評估結果,制定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建立學科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學科的過程管理和過程狀況監測,反饋督促學科增強項、補短板。作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堅持質量導向和需求導向,優先遴選學科評估排名靠前的學科增列為博士點,使新建博士點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達到國家要求的前30%的水平。結合學科評估結果,對學科建設成效進行評價,從促進學科群發展的視角,對學科開展動態調整,優化學科布局,營造良性的學科生態系統。
《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出台,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全國教育大會、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的积極響應。第五輪學科評估堅持基本的運行模式和體系框架,又從評價理念、方式和體繫上勇於探索和創新,遵循學科發展規律,確保公正客觀、全面科學,順應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趨勢,服務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戰略,指導着新一輪的學科發展和改革方向。
第五輪學科評估改革創新的地方有很多,特別是在破除“五唯”頑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是“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評價理念的實踐落地。總體上來看,第五輪學科評估有機融合結果評價、過程評價與增值評價,實施了科學全面的綜合評價。同時,緊緊抓住學科建設的內涵,着重反映學科建設的質量、重點和難點。既有俯瞰整片森林的大局觀,又有審視一棵樹木的細節感,全面反映了學科建設的內涵與特徵。在綜合評價基礎上突出重點評價是第五輪學科評估的一大特點,這在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等方面均有體現。
第一,全面評價學科建設,重點在於人才培養。
學科是大學的基本單元,承擔著大學的職能。第五輪學科評估沿用了前幾輪的“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與資源”、“科學研究水平”與“社會服務與學科聲譽”等四個一級指標。這些一級指標全面反映了學科建設,從指標的內涵上看,囊括了大學各方面的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學科評估的指標體系綜合體現了學科和大學的職能。
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第五輪學科評估把人才培養質量列為了第一個評價指標,這與前四輪有明顯變化。從人才培養指標“排位”提升和下設指標數量大幅增加來看,第五輪學科評估真正把人才培養放到了首位,抓住了大學發展的“牛鼻子”,為大學貫徹落實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確立了方向標、路線圖。第五輪學科評估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搭建了思政教育、在校培養質量和畢業后發展質量等全鏈條的育人質量評價機制。並且,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結果及其教育增值作為評估的重點。人才培養的這些指標響應了國家需求,體現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內涵,較好解決了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世界難題。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也是學科評估區別於國內外其他排名的根本所在。
第二,評價主體共同參与,核心在於同行評價。
在知識生產模式轉型與創新驅動發展背景下,學科發展正由傳承學科知識逐漸向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轉變,質量評價也更加多維化且具有社會反思性,需要不同利益訴求主體的參与。第五輪學科評估為促進研究生教育發展、加強高校學科建設、滿足社會對學科水平知情需求等方面提供服務,更為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兼顧利益相關方的評價需求。如高校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可以參与問卷調查來反饋學科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話語權不斷向“需求側”拓展。第五輪學科評估通過構建“政府、高校、學生、社會”共同參与的評價主體群,形成多方主體有機協調、相互支撐的評價模式,提高了學科評估的公信力。
同行評價有着學術“守門人”之稱,在學術決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推動科學進步與知識發展的作用。同行評價是評價學術、學科和知識的基本方法,第五輪學科評估的核心也在於充分發揮同行評價的優勢。例如,在“標誌性學術成果”的評價中,有效結合計量與專家評價,反映了同行專家對規範性、創新性學術成果的獨立學術評判,也有效避免了材料的不合理整合。同時,邀請境外同行專家開展國際聲譽調查,有助於了解我國學科在國際學術舞台展現特色與實力。第五輪學科評估通過適度擴大專家數量、科學制定遴選規則、研製專家評價指南等措施努力提升同行評價質量,着力體現同行評價的公平性、公正性與科學性。
第三,定量定性“融合評價”,主要在於定性評價。
把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的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有效規避各自的不足,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是大勢所趨。第五輪學科評估創新“融合評價”方法,運用基於定量數據和事實證據的專家評價方法,實現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有效融合。一些國家級的指標,如國家三大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均經過了嚴格的、多層次、多方面的專家評審。對這些已具有高質量且經過專家定性評價的指標直接進行定量評價,也是融合評價的一種表現方式,真正做到高質量的高數量。對一些省級的成果,通過融合評價的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第五輪學科評估注重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有機結合,既與如前所述的人才培養、同行評價增多有關,也與質量和貢獻的擴展有關。立德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師德師風建設機制、解決卡脖子技術的社會貢獻、標誌性學術成果等指標,或者是軟性指標,或者是代表性案例,或者是難以量化評價的指標,採用基於客觀數據和證據的定性評價是更加科學的評價方法。這些定性評價的指標導向更加鮮明,更加關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對國家、區域所創造的價值和實際貢獻。通過定性評價,深挖了質量內涵,擴展了評價維度,豐富了評價時空。第五輪學科評估既對學科的底蘊有評價,更是學科建設現狀的反映,還有對未來發展的思量。
第五輪學科評估與國家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相輔相成,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科學有效,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中國特色,將會影響我國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甚至更長遠的未來發展。上海交通大學也會總結成績與經驗、查找問題與差距,充分發揮學科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升”的重要功能,推動改革不斷深化,為國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來源:(教育部)綜合評價與重點突出的第五輪學科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