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站注册登录网介绍疫情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主管Q:2347660】一号站注册登录网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疫情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有关情况。
疫情发生以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及时作出了延期开学的决定,提出“停课不停学”,力求把疫情对于学生学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各高校大多是按照原定的开学日开始了网上授课,我们看到有的2月初就开始了。中小学普遍是在2月中旬开始了网上授课。这样2亿多学生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
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之举,这次史无前例,也是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应该说是全世界在线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至今,在线教育已经实施了3个多月的时间了,前天我们发布会上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目前返回校园的学生已经是1亿多,大概占比是4成左右,刚刚重返校园的学生面临着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有效衔接的问题。目前还有一半多的孩子仍然是通过在线方式来进行学习。如何进一步提升在线课程的质量,我们有什么经验需要总结和推广,同时下一步又有哪些考虑,我想这些都是记者朋友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我们特地请来了几位嘉宾为大家作介绍,他们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我们还专门请来了地方教育部门的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的叶仁荪书记。请来了一位专家代表,是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教指委副主任,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晓飞副校长。还请了一位学校的代表,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老师,于老师自己上的在线课也非常精彩,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下面我们就按照议程,首先请吕玉刚司长介绍疫情期间中小学线上教学的有关情况。一号站线路5检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疫情期间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情况。
吕玉刚: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根据我们新闻办的安排,我把中小学领域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介绍。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及时做出了延期开学的决定,并立即启动了“停课不停学”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带领广大教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迅速行动,勇于担当,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坚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努力为亿万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提供优质教育指导服务,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事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验,取得了积极成效。
首先介绍一下教育部的有关工作情况。
第一,及时谋划、加强指导。教育部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及时研究制定了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工作方案。针对家长开始对延期开学的焦虑,1月29日,通过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主动发声,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统筹国家、有关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彩、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育资源,为各地开展“停课不停学”提供支持和服务。
2月11日,又针对少数省份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当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又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名义发布答记者问,对中小学如何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正面回应与引导。2月12日,教育部与工信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坚持省级统一部署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实施相结合,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坚持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并提供了有关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
3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主要是进一步总结并通报各地线上教学的有益经验,因为当时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能够及时把各地好的经验推荐给大家,所以专门发出这样的通知,及时加强线上教学的指导,特别强调各地要积极帮助困难家庭学生解决线上学习条件问题,密切家校沟通协作,有序有效深入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
到3月17日,针对错峰复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习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对上好复学第一课、做好心理辅导、教育教学衔接、持续发挥线上教学作用等方面又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主要是从加强谋划指导方面做的一些工作。一号站软件
第二,开通平台,确保畅通。在工信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于2月17日,这个时间也是原计划多数省份正式开学的时间,正式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教育部与工信部建立了部际协调机制,协调网络运维企业有力保障网络云平台顺畅运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台发出《关于做好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接收传送工作的通知》,确保空中课堂在各地能够开通落地,特别是解决农村及边远贫困等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问题,有力地保障这些地区学生居家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丰富资源,确保质量。立足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充分利用这次战“疫”的“大教材”,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防疫知识、生命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且以中央宣传部专门发出要上好中小学复学第一课的通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资源包括了10个板块,有防疫教育、品德教育、课程学习、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还有经典阅读、研学教育、影视教育、电子教材等等,并且每周进行更新、补充。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涵盖思想品德、法制教育、艺术赏析、人文历史、国学经典和课程学习等6个类别。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各类学习资源进行了严格的思想政治审查和专业性、科学性审查,坚决杜绝出现意识形态问题和科学性问题。
第四,使用广泛,反响良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一直保持平稳顺畅运行,浏览人次也逐步攀升,覆盖了各个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人次数达到20.73亿,访问人次达到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没有出现任何的“卡顿”现象,特别是为农村地区的学生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受到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作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在此向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感谢。
第二方面,各地的有益经验。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做好线上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统筹利用电视和网络资源。各地普遍统筹利用电视空中课堂和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覆盖,保障农村地区学生学习需要,有效缓解网络运行压力,减少了对学生视力的影响。
二是统筹课程学习和战“疫”专题教育。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发战“疫”专题教育资源,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引领,注重将战“疫”先进事迹教育和防疫知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世界、科学理性行事,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怀。
三是统筹在线学习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各地积极分析探究在线学习的特点及与课堂教学的差异,努力防止照搬套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加强学习指导,有的省份对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实行居家生活指导,多数省份规定每次线上教学时间原则上在20分钟左右。各地普遍要求要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关爱与帮扶工作。
四是统筹用好本地资源和国家平台资源。有27个省份开通了省级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托底服务,并指导确有条件的市县和学校用好本地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许多省份积极指导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的学习资源。
五是统筹发挥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作用。各地各校注意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课程录制、资源提供和在线教学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又组织全体教师以多种方式广泛参与学生居家学习的指导、答疑和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加强心理沟通与辅导。
六是统筹积极推进与规范实施相结合。这次线上教学是一次史无前例、覆盖全国的中小学在线教育,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存在着准备不足、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各地在积极推进在线学习的同时,针对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规范在线教学行为,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严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师上直播课或者录课,明确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尽量避免因打印作业或学习资料而造成家庭临时购买设备,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第三方面,对线上教学的几点认识。
在疫情突发的特殊情况下,面向全国1.8亿中小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是教育系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通力合作,充分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越性。这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义,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
一是多年以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是支撑开展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2019年,全国98.4%的中小学(含教学点)实现网络接入,90.1%的中小学已拥有多媒体教室,“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参加教师1000万人次。这些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检验,为这次“大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统筹利用网络和电视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可靠路径。受网络接收条件和电视播出时间的限制,单独依靠互联网或电视难以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网络和电视各有优势,统筹利用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有效缓解网络运行压力,又切实解决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无网络或网速慢的一些突出问题。
三是遵循在线学习的特点是大规模在线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在线教育与学校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实施好在线教育,需要流畅的通信平台、优质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适宜的教学时长和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等等,要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的方式,还要努力克服隔空教学师生缺乏互动的先天不足。
四是实施在线教育既是应对危机的非常之举,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战略选择。这次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教育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我们应从长远出发,作为战略工程,加快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在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五是部门间密切配合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此次大规模在线教育,教育部与工信、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为保障“停课不停学”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此也特别感谢有关部门从政策上、技术上给予的大力支持。
六是现阶段大规模在线教育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以及线上教育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不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线上教育的宝贵经验,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我觉得,这次积累的宝贵经验,包括暴露的出来突出问题,都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很好地去研究总结分析,下一步加以克服,做得更好。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和改进提高的力度,指导各地继续做好疫情期间线上学习,以及与开学后课堂学习的教学衔接工作。
同时,要巩固深化这次线上教育的教学成果,下一步进入常态化了,学校正常开学以后,不能把这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成果丢掉,要进一步保护好、发挥好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快推进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推进教学模式的变革,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
续梅:
感谢玉刚司长,下面请吴岩司长介绍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育教学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疫情期间全国高等学校在线教学情况。
吴岩: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疫情期间全国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的情况和我们下一步工作的考虑作一简要的介绍。
疫情发生后,教育部第一时间研判形势,果断决策,于2月4日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高校全面实施在线教学。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快速响应,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制定了一地一案、一校一策或一校多策的在线教学方案。从2月4日到今天,三个多月的实际运行情况看,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有预案不乱、教师有准备不慌、学生有事做心安,有力保证了全国高校的大局稳定。我简要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应对危机。高校的在线教学平稳、顺利、高效。
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实践,可以用“三个全”来概括特点,也就是全区域、全覆盖、全方位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一是全区域,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高校都采取行动,开展了在线教学。我给大家报告一组数据,截至到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应该说,非常好地实现了所有高校大学生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目标。
二是全覆盖,开设的在线课程覆盖了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史、哲、艺、教全部12个学科门类。三是全方位,课程类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验课等多种类别,授课模式包括直播课、录播课、慕课、远程指导等多种形态。应该说,我们这些课程开出的品种、花色齐全丰富。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还原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和居家运动、“云”上健身的体育课也非常丰富,创新了在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深受大家的喜爱与欢迎。
本次在线教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实验,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带来的停学、停教、停课的危机,稳住了武汉的高校,稳住了湖北的高校,稳住了全国的高校,而且在实践中创造了在线教学的新高峰,探索了在线教学的新实践,形成了在线教学的新范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创新发展意义深远。
第二,化危为机,教育模式推陈出新。
在高校应对疫情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生了四个新的变化,我们把它概括为“四大新变化”。一是改变了教师的“教”。教师从刚开始有一点紧张,甚至有一点抱怨,慢慢变成比较兴奋、比较从容,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空前提高,有很多老师以成为网红教师感到自豪和骄傲。一会儿还有两位老师,清华大学的于老师和哈工大的徐老师,会介绍他们上课的经验。
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应该说这次在线教学最让人兴奋的是,我们根据海量的数据调查显示,大家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师生互动性满意度之高,有的甚至超过了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我们90后、00后大学生被称为“网上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智能+”新时代学习的新特点非常喜爱、容易接受、容易适应,这让我们很兴奋。
三是改变了学校的“管”。过去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多是面对面,现在的管理是背靠背。可喜的是,学校依靠大数据得到更加精准有效的数据,据此来进行管理,管理的成效让人非常满意。四是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原先的大学是有围墙的,这次在线教学不仅打破了物理上、空间上的围墙,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心理上的围墙,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的教育形态。
第三,主动求变,“学习革命”催生“质量革命”。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成果是非常有价值的,或者说弥足珍贵的。其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人兴奋,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人兴奋,教学管理的精准性让人兴奋。今后,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求变,充分运用疫情期间我们掀起的改变了教、改变了学、改变了管、改变了形态的“学习革命”,扎实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
一是要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二是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在线教学虽然拉开了师生的物理距离,但是却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没有了传统课堂的面对面,却增加了师生点对点的交流互动,这些转变有效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即从满堂灌的“单声道”到互动交流式的“双声道”的转变。
三是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在线教学促使教师积极通过慕课、SPOC等在线教学的形态,强化课堂设计,把学习内容制作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从过去注重教师“我教了什么”到更加注重学生“我学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
本次在线教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实验,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带来的停学、停教、停课的危机,稳住了武汉的高校,稳住了湖北的高校,稳住了全国的高校,而且在实践中创造了在线教学的新高峰,探索了在线教学的新实践,形成了在线教学的新范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创新发展意义深远。
第四,共克时艰,中国方案贡献世界。
在世界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本着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以开放的姿态,分享在线教学中国经验和中国成果,推出了首批包括“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的国际平台。
这两个平台秉持着“质量、开放、共享、责任、爱”的理念,首批上线了302门英文版课程,涵盖了八大领域,医学与疫情防控、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业与生态、经济与发展、艺术与设计、智能与虚拟仿真实验、面向未来与创新创业等八大领域,用最好的大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资源,服务世界数以亿计的大学生和全球的学习者,向全世界传递中国教育最有温度、最有力量、最有穿透力的爱,为世界高等教育作出中国贡献。
推出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是我们为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下出的一招先手棋,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不仅是提供优质课程资源的服务平台,也是塑造中国形象、开展国际合作的交流平台和重要窗口,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首批在线教学的英文版国际平台,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平台,核心是自主研发、自主运营,平台将推进以慕课为代表的中国在线教育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中央,加快中国高等教育从并跑到领跑的步伐。
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充分展示了政府、高校、社会万众一心、凝心聚力的伟大力量,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高等教育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布局。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们推出的37个率先免费提供课程资源、技术服务的平台,以及他们带动的全国100多个在线教育的平台,对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的大力支持。按照总书记在疫情期间的讲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的在线教育合作的共赢之路,不仅为未来的教育发展,还会为未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会把此次大规模在线教育教学的生动实践,转化为疫情结束之后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形成包括思想、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范式等在内的一整套改革方案,以“学习革命”推进“质量革命”向纵深发展。谢谢大家。
续梅:
谢谢吴岩司长,下面请叶仁荪书记介绍一下江西省中小学在线教学的有关情况。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介绍江西省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情况。
叶仁荪: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我们各位媒体朋友多年以来对江西教育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根据安排,我把江西组织中小学线上教学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江西原定于2月10日起中小学陆续开学的计划和正常的教学秩序。面对这一挑战,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尽早谋划、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教学组织,确保“停课不停学”,防疫学习两不误。在教育部的悉心指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从2月10日起就开展了除初三、高三以外的全省统一中小学线上教学,实现了622万名中小学生同步在线学习。我们的做法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及早谋划,做到“三个统一”。在疫情防控初期,我们就进行谋划部署,制定了“三个统一”的实施方案,即统一安排课表、统一录制课程、统一教学进度,以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同时,确保线上教学进度与国家课程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在中小学陆续返校以后,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联动,除高三、初三外,其余年级周末均无需安排补课。
第二,科学安排,促进“五育”并举。全面落实教育部课程方案、全部覆盖省内所有版本教材。每天安排课间眼保健操、课间居家体育锻炼,以及防疫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开通全省心理咨询热线,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充分利用江西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和全国鲜活的战“疫”素材,安排红色文化课和战“疫”思政课;与人民网共同推出的“同上一堂战‘疫’课 江西专场”,600余万大中学生集中在线观看,精选经典名曲名片,在课间课后在线播放,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之美,提高文艺素养。
第三,严把质量,健全三级体系。研制全省线上课程质量标准,建立学校团队集体备课、市县教研部门精心指导、省教研部门审核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全省1047名以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授课教师团队,克服了疫情期间出行不便、录制不便、集体备课不便等困难,尽心尽责做好课程录播。广大任课教师与学生同步观看线上课程,同步布置作业、答疑辅导,省市县三级开通286部热线电话,答技术之疑、解应用之惑,接到的咨询电话一周内就从最初每天每部60余个,减少到个位数,有效帮助了家长和学生解决在线学习的疑问和困难。
第四,强化保障,各方通力合作。江西广电网络有限电视和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网络电视等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尽最大努力支持线上教学,各安排频道30个,共免费开通了120个专用频道,有效缓解了网络“卡堵”问题,体现了积极担当的社会责任。通信部门组织力量,架设光缆,积极扩容现有传输设备,全省共解决了1327个地方的网络信号问题。为解决学生使用电子教材不便的难题,江西出版集团人员加班加点,统筹发放教材6885万册到校。
各中小学校教师志愿者变身“快递员”,将课本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在全省先后两次摸排学生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相关部门、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通过捐赠收看终端、流量卡等方式,解决了4.5万余名学生线上学习的实际困难,涌现了许多基层组织和爱心人士助学的生动事例。
我省线上教学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还在不断探索之中。3月16日,江西所有县市区疫情风险等级都降到了低风险,根据疫情防控的情况,计划5月底前,全省所有中小学生返校学习。我们将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指导各地各校精准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切实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衔接,让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成为一种常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努力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我就介绍这些,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江西的关爱关注,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恳请大家多到江西去走一走、看一看。谢谢大家。
续梅:
谢谢叶书记,下面请于歆杰老师介绍清华大学实施在线教学的有关情况。
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清华大学实施在线教学情况。
于歆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清华大学电机系教师于歆杰,我还担任了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我想从清华大学开展在线教学和一名高校教师如何加强与学生的在线交互这两个角度,来谈一谈这三个月以来的体会。
教育部要求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我理解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如何做到实质等效,让几千万大学生在家以在线的方式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从而确保学习质量?这是每一位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在这场疫情防控大考中都必须要回答的一个必答题。
为此,清华大学在2月6日成立了“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等四个工作组,分别从教学法、教学质量、教学平台和学生支持等不同角度全力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要想实现实质等效,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由此我们提出了16个字的基本原则,就是“成效为道,数据为器;交互为体,直播为用”。我把这16个字解释一下,只有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教师才能做到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的活动,实现高质量的在线教学,进而确保实质等效。
在教学平台方面,我们建议教师以智慧教学工具为主,同时可以选择与其他网络会议工具相嵌套。为此,学校要求平台提供独立服务器,并且签定了协议,以保证服务的稳定性。
事实上,教师培训曾经是我们最困难的任务,在2月5日,我们校长、书记给全校5万余名师生进行在线教学动员的时候,2000余名春季学期要上课的老师里面,只有大概400人掌握在线教学的技法,而我们2月17号就要上课了。为此我们开展了成建制的培训,确保第一堂课之前,所有本学期有课的老师都至少接受了一次在线教学培训。在关爱学生方面,清华大学为700余名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困难补助70万元。
在前半学期中,在线课程的平均到课率和全勤的课堂比例,都要高于平时的线下授课。而且不少课程已经实施完成了在线的期中考试。在相同难度和题量的考试面前,学生的平均成绩与往届基本持平,甚至有所提高。
我本人在本学期中给大一学生讲授电路原理课程,这是一个4学分的电类专业的核心课,我这个课有133名学生选修,是一个大容量的课堂。为了能够在这样一个理工科核心课、大容量课堂里面开展高质量的交互,我进行了若干新的教学设计,可以把它简称叫做“碎”“动”“减”。所谓的“碎”,就是将原来的45分钟课拆成20分钟一段。“动”就是必须采取比原来校园内课堂授课更加丰富的交互式手段,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这些手段包括什么呢?比如每15分钟让学生做一道题,比如时不时地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用弹幕来回答,再比如鼓励学生用投稿提问,学生弹幕和投稿的内容可以实时的在屏幕上生成词云,所有人都能看到等等。“减”就是指老师需要梳理出课堂内讲授和课堂外自学的教学内容,使之相互补充。实践证明,“碎”“动”“减”是行之有效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法。
目前,我个人和我们专家组正在全力考虑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从命题、监考、平台、特殊情况预案等角度提出方案,努力取得真实的学习成效,以检验本学期在线教学的质量,确保实现实质等效。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于老师,最后请徐校长对这次大中小学实施的在线教育教学进行点评。
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教指委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点评疫情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情况。
徐晓飞: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刚才基教司吕司长、高教司吴司长等领导全面介绍了我国在线教学开展的情况。我再从教学信息化、教指委专家角度,来谈谈在线教学对应对疫情保障教学的作用及影响。分两个方面。
第一,基础教育方面。我国面向1.8亿中小学生实施在线教学,是世界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看到,在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齐心协力和共同配合下,基础教育领域通过在线教学,实现了教师的弹性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是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如“三通两平台”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为支撑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是统筹利用网络和电视,成为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可靠路径,还解决了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问题。
三是遵循在线学习的特点,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区域教育云平台等基础条件,开展教学组织与管理,实现了直播、录播,教师在线研讨等多种方式的在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实施了规模宏大、波澜壮阔的在线教学活动。在线教学一启动,教育部在3月初就委托我们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等3个单位开展在线教学的专题研究,密切跟踪在线教学进程,及时提交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我们教指委做了问卷调查,收到1000多所高校近600万师生提交的调查问卷,同时还有另外90多个专业教指委也积极开展专题性在线教育研究。我们还分析了600多所高校在线教学质量报告,主要有以下的结论。
一是近年来的工作成果为这次全面实施在线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13年以来,教育部持续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及慕课的应用与开放共享,以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引领的4.1万门优质在线课程,为此次在线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和协同教学支持。调查发现,多年来建设的慕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以及教师自制的微课等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采用多样化在线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平台、工具、技术、资源、模式、方法等多要素叠加优势。高等教育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实行一地一案、一校一策、一校多策,教师们采用慕课与SPOC、录播课、直播教学、线上答疑辅导等多种方式,运用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2018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基于慕课、SPOC的“1+M+N”跨校协同教学模式,此次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带动了多所高校的协同在线教学。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老师对于在线教学抱有信心,并愿意在疫情之后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三是在线教学实践使高校治理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极大的提升。疫情防控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对于各校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调查显示,许多学校成立了在线教学领导组织和专家组织,选用在线平台与慕课,培育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实施在线实时跟踪教学质量,并进行督导和质量的大数据分析,保障了在线教学顺利开展,为进入新常态更好地开展在线教学积累了经验。
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一次富有时代意义的重大教育实践。疫情过后,也都面临着持续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的改革。我们应该巩固本次在线教学实践成果,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在线学习适应力,完善学校教学组织和课程质量保障等,构建和完善新时代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的教育新体系!
续梅:
感谢徐校长,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答问环节。
光明日报记者:
有一个问题想要提问吴司长。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您刚才提到,复学之后,在线教学将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请问未来咱们的在线教学“新常态”是否有具体要求?有哪些具体要求?谢谢。
吴岩:
谢谢你的问题。从“新鲜感”到“新常态”,我们需要做三项工作。第一项工作,我们要把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我们在疫情期间的高校在线教学工作,最深刻的体会是“四个变”,就是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四个变化,我们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我们认为,他们有的是可以从战时平移到我们说的平时的机制里的,有的不能简单地平移,需要一些改造变化。
第一种,我们叫做物理变化。比如说在线教学,就可以在之后,在我们疫情控制之后,在学校正常开学之后,仍然可以进行,它可以跟我们的课堂教学并行,甚至于混合式教学,这是物理变化。还有一种,比物理变化更深刻的是化学变化,这个化学变化就是,我们在在线教学方面总结出来的教和学的技术方法,包括内容和标准,包括评价和范式,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把这种深刻变化进行化学反应以后,实现新常态。我们说,我们再也不应该也不能回到疫情前的老常态,而要进入新的常态。
第二,我们要把“临时教改”变成“质量行动”。在疫情期间,我们一方面推进所有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同时我们教育部成立了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的课题组,这三个课题组的工作我把它叫做“三评估一研究”。一是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课题组要对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的服务进行评估。二是对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估。三是对线上线下开展的是否质量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一研究”是及时研究我们应对疫情的临时措施,怎么把它转变成平时状态。所以我们叫做“三评估一研究”。
同时我们要求所有省市和所有学校,都要实行线上教学质量周报制度,每周要进行一次评估。我们让三个平行课题组,对全国上千所学校以及12个学科门类的教与学情况进行海量数据分析,分析他们的结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可喜的变化,也就是多年未见的学校凝心聚力地抓教学改革的喜人的局面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老师凝心聚力地抓教学、抓上课质量的局面形成了。所以说,它很好地实现了教育部在2019年下半年发布的一流课程建设意见里提出的“让课程优起来,让教师强起来,让学生忙起来,让管理严起来,让效果实起来”的“五个起来”,在这次在线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最后,我们在在线教学的时候,还结合教育部提出的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要打造包括线上金课、线下金课、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我们叫“五大金课”的计划,及时推进国家级金课和省级金课,努力把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在在线教学中实现,就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我们实实在在地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最关键的课程要素上。这方面应该说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谢谢。
总台央广记者:
请问吕司长,现在各个地方的中小学已经陆续开学复课了,请问接下来在线教育要怎么样更好地跟线下课堂做到有效衔接?谢谢。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是大家当前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各地中小学陆续已经开学了,开学以后,学校的课堂学习教学和线上学习有一个衔接的问题。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年龄特点,跟大学生还不太一样,他们有的自律能力比较弱,居家学习的效果也很不相同的。所以做好开学后的衔接工作至关重要,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我刚才介绍的时候也谈到,3月17日发了一个关于开学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了要做好教学衔接工作。在这里,有五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要做好心理上的疏导。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让每个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开学后的学习,这一点至关重要。为此教育部前几天专门发了一个通知,对开学后的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思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二,上好复学后的第一课。按照教育部的部署,以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集中开展复学第一课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也就是要用好这次抗疫的大教材,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要精心、精准地分析学情。各地中小学要对延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况逐一摸底、诊断,区别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情况,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这也是我们做好下一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
第四,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实现平稳过渡。要坚决防止抢时间、赶进度、超容量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不要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这个要特别小心。对前一阶段没有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要坚持实施零起点教学。对已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要认真进行串讲复习,在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可能我们有些学生还在居家学习,有些学校已经开学了,对于居家学习的,还要继续做好线上教学的指导工作。
第五,要更加关注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切实做好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关爱帮扶工作,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加强个别辅导,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我们做好教学衔接工作,要从这五个方面来全面考虑,周密设计安排,确保平稳过渡,使学生较好地适应开学后的学习生活。我就介绍这些。
总台央视网记者:
我有个问题想问于歆杰教授。刚才您提到清华大学和您本人为本学期的在线教育开展了许多方面的尝试,请问这些经验对以后的教育教学能有怎样的借鉴价值?谢谢。
于歆杰: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如果用一句比较简单的话说,一言以蔽之,我认为这学期在线教学的各种探索,会促使教育新常态的形成。
一方面,疫情还在持续,尤其是全球疫情的动向还不太明朗,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本学期的在线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线教学一些显著的优点,比如说学生看老师做的课件会比以往坐在教室里更加清晰,因为都相当于坐在第一排,而且听老师说的话会听得清楚。如果老师交互设计得当的话,互动频次会比原来高,而且互动的质量会更好。所以对教育教学新常态的呼声越来越高,刚才吴岩司长对此有过详细的描述。我也谈一谈我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基本上是三点:
第一,混合式教育教学会成为大势所趋。当前这场教育教学的战“疫”行动,对很多师生而言,它相当于一场混合式教学的“启蒙运动”,部少混合式教学的“小白”,经过几个月的修炼,成长为了在线教学的“达人”。而这些老师除了在线教学游刃有余之外,很多人还特别惊喜的发现,他能够知道大量原先在教室讲课过程中不可能掌握的学生的学习成效的数据,这样就能帮助他随时进行调整。此外,另一方面,在线学习的学生也会对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便利之处感同身受。所以我认为,回到校园内上课以后,多数甚至绝大多数的课程会在某个方面引入在线学习的成份,使得混合式教育教学成为大势所趋。
第二,混合式教学的新场景会不断涌现。随着工具的进步和教学法的改进,我们现在已经出现了有不少教师以在线的方式面对几百人甚至几千人能够产生“教与学”和“学与学”之间高质量实时交互的生动案例,这件事在以往是不可能的,这使得课堂这个词有了全新的定义。所以在后疫情时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这样的超级教师,他们在工具和助教的帮助下,可以以在线的方式实时同步地对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即使是学生全部都回到校园了,也有可能出现更多的老师愿意进行在线学习的新混合式教学场景。
第三,混合式教育的新模式初见端倪。在抗疫时期,清华大学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新疆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学生提供了“克隆班”,为清华学生提供了“未央班”。基于这些实践,可能对于双学士学位、辅修学位的培养方式,乃至构建更大范围的终身学习体系都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
当然了,要想逐渐实现这些新常态,还需要在网络基础设施、资源和工具开发以及教师的经验总结与培养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
以上就是我对后疫情时期教育教学新常态的认识。谢谢。
新京报记者:
请问一下吕司长,现在各地高三年级都已经开学了,但是同样面临高考的一个群体是复读生,他们还在等待,因为他们所就读的学校大部分属于校外培训机构,目前我了解到已经有一些省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开学复课做出了明确的安排,但是仍然有十多个省份并不是特别明朗。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学生和家长都很焦虑,请问教育部对这个群体的诉求有没有关注和一些安排?谢谢。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教育部坚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在指导各地科学稳慎做好中小学错峰开学的基础上,也指导各地统筹安排省域内线下培训机构的培训开班工作。对于你说的这一类高考复读生,以及需要到社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高考、艺考生的培训问题,教育部高度关注,社会上也有一些人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此,教育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上个月已经专门发出了通知,针对这个问题对各地提出了要求,要求各地在启动校外培训机构开班的时候,要优先启动面向参加高考的复读生以及艺考生的学习,对这类培训机构,要优先开班,并且参照中小学防控标准要求,由培训机构申请并签署安全承诺书,在当地教育部门会同疫情防控部门验收合格以后方可开班。
据我们了解,截止到5月13日,全国已经有21个省份启动了面向高考复读生培训机构的开班工作,7个省份也正在积极地结合疫情防控情况进行科学研判,做好有关准备。我们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请问叶书记,江西是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孩子线上学习的保障问题的?谢谢。
叶仁荪:
谢谢您的提问。在我们启动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初期,确实在一些地方存在少数学生因为学习没有终端,有的有终端没有信号,有信号但是强度不够,甚至有的是有终端有信号但是不会用,还有的家里有几个小孩同时要学习这样一些保障的问题。对于发现的这些问题,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指示我们教育部门要会同广播电视、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部门,共同研究,妥善解决。我们主要采取三种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解决学习终端的问题。在发现这些问题以后,我们立即组织各地各校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排查,了解他学习终端掌握的情况。根据终端缺乏的情况,组织当地的村组织,或者街道,来一对一帮助解决。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家长因为复工复产了,把终端带走了,为此我们就组织了第二轮的摸排,对于摸排出的情况,我们及时组织相关学校和当地的社会机构,帮助解决收看问题。一些乡贤也纷纷赞助,帮助解决终端问题。全省共解决了4.5万名学生收看终端的问题。对于一个家庭有几个小孩要用的,我前面也介绍了,我们就是通过电视、网络可以回播、回放的功能,让学生可以错开时间学习。
第二,解决信号能传输的问题。江西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全省已经建成了教育专网,所以到校的信号传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到家里,可能有信号不强或者达不到的问题,为此我们及时协调网络通信部门,组织力量,架设光缆,紧急扩容现有的传输设备,让更多的山村孩子能够通过电视收看到线上的教学内容。全省一共解决了1327个地方的网络信号问题,江西联通公司还为全省手机用户提供了“赣教云”在线学习的流量免费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信号接收的问题。
第三,解决人人会使用的问题。在线上教学开播之前,通过省级融媒体,全网推送,学校班级微信群,对使用终端的学习指南进行了发布,同时还开展了节目试播,让学生和家长熟悉终端的操作,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还开通了热线电话286部,每个学校也开通了相应的热线电话,帮助家长和学生解决在线学习的疑问和困难。我们主要是做了这些。谢谢。
凤凰教育记者:
请评价一下在线教育平台在此次高等教育大规模在线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另外,是否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下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最新的进展,以及上线后反响如何?谢谢。
徐晓飞:
谢谢,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在大家关注在线教育教学的时候,往往比较多的关注大学、大学教师和学生,因为这些都是站在前台,而相对来说,比较少地关注一些幕后英雄,比如说在线教学平台,对它的关注就比较少,在此我对在线教育平台讲三点。
第一,这些平台发挥了重要的技术和资源支撑作用。2月4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在线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先后分两批推荐了37个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带动了110个平台全方位免费开放。一大批著名的企业所支持的在线教育平台彰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在春节期间,他们迅速聚集了2.4万门优质课程资源,后来发展到4.1万门免费开放,还提供了各种教学工具,用于辅助教学、质量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从正月初六开始,还为高校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教学培训,非常重要,主要的平台还在开学集中时间点,日活用户数剧增10倍以上的情况下,不断优化平台,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坚持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重要原则,为保障在线教学的顺利实施,这些在线教育平台企业倾注了全力,投入了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我们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了在线教学的强大合力。
第二,实现了平台技术和模式的再创新、再提升和再优化。中国课程平台从2013年起步,实现了3次技术跨越,即从借鉴开源平台和自主研发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本土化,再到这次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这次在线教学的海量规模、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复杂的教学需求,都对平台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仅从平台的日活量来看,从几百万级到几千万级,这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是对质的新的要求。这些平台以新技术、新功能不断的快速升级迭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教学支持体系、服务体系和技术标准。经此一役,在线教学平台将更加成熟。
第三,开辟了在线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疫情既是危,也有机,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行列借机驶入快车道。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全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较2018年底增加了110.2%,融合“互联网+”“智能+”的在线教育作为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外,课程平台对于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成效等大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至关重要,其价值不可估量。我们在线教育行业不仅为未来发展,也将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吴岩:
我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关于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的情况。这个平台是我们4月10日决定正式启动,4月20日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首先正式在线,4月28日高教出版社的“爱课程”国际版也正式推出。短短的时间里,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里,如果评价的话,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国内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第二句话,国际积极评价,热切期待。
现在全世界停课的中小学,包括大学,超过15亿学生,高校已经2亿多学生不能正常上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有责任也有能力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适时推出这样的课程。从首批的两个国际平台来看,各有特点,比如说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排头兵,他们有非常好的老师,非常高水平的课,学堂在线里面的很多课,是最好的学校的最好老师的最好的课,这个非常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把世界上部分最好的大学、最好的课也放到这上面,因此是集中了国内外的优质资源,这个平台应该说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第二个,高教出版社的爱课程,应该说集中了中国名校名师金课,他们课程资源的量、资源的质都非常好,课程平台叫“iCourse”,是把中国“爱”的谐音放到里面,要奉献中国最好的优质的服务,传递有温度、有力量的爱。所以首批两上线的这两个平台各有千秋,他们总体上是集中了最好的平台技术、最好的课程资源。前天,联合国教科文决定让这两个中国的国际平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的全球教育联盟,而且联合国教科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在官网上已经正式发布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的网址,通过他们的网站,向全世界推介中国的这两个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学与政策能力建设部主任佩琪女士特别发来贺信说,中国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不仅对中国有益,对整个世界也是有益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前校长德克斯说,我很高兴地知道中国在为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英国开放大学国际与企业关系执行总监霍根说,祝贺中国在面对新机遇时所做出的坚固、高效与统筹性的应对,特别是通过在线教育手段所做出的努力。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的在线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说,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在自我隔离措施迫使许多人用崭新的眼光审视远程教育的潜能时,祝愿中国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在诸多领域繁荣发展。包括智利、拉美、泰国、蒙古的,还包括非洲的代表也发来贺信。非洲工程教育学会的主席法拉德说,中国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非常重要,非常感谢并赞赏中国做了这么好的工作,为非洲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
所以说,我们首批推出的两个平台,把爱传递出去了,把高质量的有力量的爱传递出去了,把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传递出去了。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疫情期间由于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加剧了孩子沉迷于网络,请问吕司长,对于上网课过程中,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如何解决?谢谢。
吕玉刚:
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前两年曾经专门发出通知,指导各地就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工作作出部署。这次在疫情期间,对“停课不停学”工作部署的时候,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安排,指导各地要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指导各地,要求学生合理安排网上学习时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师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合理确定网上学习时间,统筹做好各科学习资源用量用时,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影响身心健康。
第二,发挥家校协同的作用。教育部专门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制定了两个建议,一个是给学生们居家学习生活的建议,一个是给家长的,指导孩子居家学习生活的建议。建议中小学生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做到合理有度,要在家长的指导下,与家长确定好每天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与时长。
第三,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指导各地特别要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沉迷电子产品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其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情绪指导,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和心理疏导活动,引导学生走出网络空间,调节身心状况,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和生活。谢谢。
续梅:
各位都没有问题了,我们的答问环节就到这里。在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式,此次在中国进行的在线教育的超大规模教育实践,其影响必定会是深远的,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实践,一定会助推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加大改革,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质量。新闻发布会就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和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