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註冊測速網址_高考搶分必備文言文翻譯6個注意要領
文言文翻譯是高考中必考題型,在歷年高考試卷中均有出現。所以對於文言文翻譯方面的方法和注意點大家一定要有所了解。
今天分享的是文言文翻譯時需要注意的6個點,可以幫助你們高考提高分~
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等,翻譯時應將其還原成現代漢語的句式。
①皆汲汲於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此句中“不吾知”屬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吾”做動詞“知”的賓語放到了動詞的前面,翻譯時應調整語序為“不知吾”。譯為:不知道我。
②其豈有勞於求而不得人,密於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
此句中的“勞於求”“密於法”屬介詞結構後置,“於求”是“勞”的狀語,“於法”是“密”的狀語,翻譯時應將其分別調整到“勞”“密”之前。譯為:“在搜求上費力”“在制度法令上嚴密”。
③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張溥《五人墓碑記》)
此句中“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是定語後置句,翻譯時應將“而能不易其志者”移到“縉紳”前。譯為: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士大夫。
省略
古代漢語習慣省略而現代漢語一般不省略,所以,在翻譯時應該先將省略的內容補充出來,然後再翻譯。有些語意上不連貫的地方,翻譯時也要做必要的補充。
①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
此句中“越中無足與語”是省略句,介詞“與”后省略了賓語“之”,應為“越中無足與(之)語”。譯為:南越國中沒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談。
②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甚眾。
此句中“遇人一以誠意”是省略句,“遇人”前省略了主語“王堯臣”,翻譯時應將其補出。譯為:(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
③聞者為白縣吏,遂遣人下之。
此句是省略句,其中“為白縣吏”中“為”之後省略了賓語“之”;“遂遣人下之”前省略了主語“縣吏”,也應補出。譯為:聽到的人替他報告了縣吏,(縣吏)就派人把他從山上救下來。
④其母一日見敬恆貿絲,銀色下劣,慍甚。
此句中“其母一日見敬恆貿絲”與“銀色下劣”在語意上不連貫,翻譯時應做必要補充。譯為:他(姚敬恆)的母親有一天看見姚敬恆做蠶絲買賣,(使用的)銀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氣。
詞類活用
文言文中經常出現詞類活用現象,如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做狀語,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名詞和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等,翻譯時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一定要把這些活用現象一一落實。
①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家或然,故壯而須也。
此句中“壯”本為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譯為“已是壯年”,“須”本為名詞,“鬍鬚”,在此活用為動詞,譯為“長了鬍鬚”。
②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此句中“聞”本為動詞,“知道”,此處為使動用法,譯為“使……知道”。
一詞多義
文言文中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現象,翻譯時應根據其具體語境在現代漢語中尋找恰當的詞語置換。
①其兄自有時名,滯於冗官,竟不引進。
此句中“名”在古代漢語中有“名字,名稱”“命名,取名”“名號,名分”“名聲,名譽”“有名,著名”等義項,翻譯時應根據語境來確定恰當的義項。“名”在該句中應譯為“名聲,聲望”。
②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
此句中“備”在古代漢語中有“完備,齊備”“預備,準備”“滿足,豐足”等義項,翻譯時應根據語境確定其義項。“備”在該句中應譯為“完全,十分”。
通假字
文言文中時常有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偏義複詞、固定格式等,翻譯時應仔細辨別。
①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眾而搗退之,蓋有意植勛業以自見者。
此句中“見”是通假字,通“現”,譯為“顯露”。
②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
此句中“中國”一詞為古今異義詞,今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古義為“中原地區”,翻譯時切不可用今義替代古義。
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司馬遷《鴻門宴》)
此句中“出入”為偏義複詞,“出入”在這裡是“進入”的意思,“出”只是“出入”中的襯字,可以不譯出。
④朋友之喪而若此,無乃過歟?
此句中“無乃……歟”為固定結構,在古代漢語中一般譯為“恐怕……吧”。
修辭
文言文中有些比喻、借代用法不便直譯,若直譯,意義會發生變化,這就必須藉助意譯,將其準確譯出。
①而敬恆躬行,與相鼎足,顧未有知之者。
此句中“鼎足”為比喻說法,若直譯為“鼎的腳”肯定不合語意,應譯為“三方並列”。
②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此句中“兩虎共斗”為比喻說法,若直譯為“兩隻老虎爭鬥”顯然不合語意,應譯為“如果我們像兩隻老虎一樣互相爭鬥起來”。
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此句中的“口舌”是借代用法,本義為“嘴”和“舌頭”,若直譯為“嘴和舌頭”顯然不合語意,應譯為“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