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手機客戶端_高三考生父母:親子溝通有竅門
雖然剛開學不久,但對於正式進入高三的考生和父母來說,意味着高考越來越近。很多考生和父母會產生焦慮,雙方心理都處於緊繃狀態,由此引發一系列的溝通難題,不僅父母和孩子苦不堪言,長久以往,更會影響孩子備考。因此,高三父母要學會語言溝通方面的藝術和技巧,以便奠定好後續親子溝通的基調,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定位平等
總有父母抱怨孩子進入高三后話越來越少,每天不知道該跟孩子說些什麼。也有父母抱怨孩子脾氣越來越大,生怕自己哪句話說不好讓孩子發脾氣。其實,有效溝通是建立在雙方相互信任、平等的基礎上。父母若經常以高高在上的口吻跟孩子溝通,容易導致孩子爆髮式的逆反或指向內向的封閉。大多高三生已有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感,他們能意識到自身價值,希望獨立行事。而有的父母習慣以權威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出現,這就會導致衝突。但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唯唯諾諾,也可能誘發孩子“看不起家長”或產生“是因為自己不好的自責感”,這些負面心理情緒的累積都不利於建立良性親子溝通。智慧的父母和孩子談話時,不僅要尋求內心與孩子平等,更要在行為上讓孩子感同身受。例如和孩子溝通時並肩同行,朝着一個方向交流,能更輕鬆自然、親切、有人情味。
找準時機
有的父母習慣在飯桌上數落孩子,或趁孩子高興時嘮叨幾句,覺得此時孩子心情好,什麼話都能聽進去,其實大多數時候結果往往相反。父母與孩子溝通、交換意見,最好是在孩子有心理準備的前提下進行,這樣孩子不會覺得突然,對於父母的批評或建設性意見也易於接受。父母不要覺得孩子時間太緊張,就用吃飯等難得坐在一起的時間溝通。若長久以往,不僅容易讓孩子形成一吃飯就誘發戒備心理的條件反射,進而影響孩子的飲食和消化,更會讓孩子感到在家裡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沒有放鬆喘息的機會。父母可以把溝通放在日常陪孩子散步、打球、入睡前等輕鬆自然的氛圍下,即孩子心情較為平穩的時候,這樣更容易引導孩子說出心裡話。但父母要以傾聽為主,如果一味地探求孩子的隱私,效果也會不明顯,甚至背道而馳。
重視傾聽
父母若能細心梳理孩子在高一高二階段時的狀態,回憶孩子主動跟自己溝通過的興趣點,這也是高三階段良好的溝通話題。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興趣點不是學習方面的,自己也不了解過於新潮的事,若孩子說出這樣的內容,可能會因為自己不感興趣表現出不耐煩或打斷孩子的話。還有父母甚至會藉機教導孩子一番:“不要老把心思用在這個上面,多想想學習的事。”父母即使自己不感興趣,也要耐着性子聽下去。傾聽不僅是努力聽進去,還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反饋,比如點頭、做出適當的表情或插幾個和內容相關的小問題等,也可以在傾聽后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這樣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也會使孩子覺得父母願意聽自己說話。與此同時,父母還能進一步了解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為提升溝通質量打基礎。
減少嘮叨
嘮叨是家庭關係中的“大敵”。當父母準備用嘮叨的方式疏解和發泄內心的不滿時,不妨先想一想,這樣的嘮叨是否會有效果,是否有可能適得其反導致更糟的後果。如果一定要說,父母也要注意就事論事,不要漫無目的地嘮叨,更不要把高三前的陳年舊賬翻出來。若父母發現孩子不耐煩,或自己說太多,此時最好的辦法是停止嘮叨去做其他事情。父母要先平復情緒,整理好思路,再找其他適合的時機跟孩子溝通,或採用文字的方式代替嘮叨,這都是有效溝通的方法。父母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雖然自己的嘮叨被孩子的不耐煩所終止,但孩子其實能明辨是非、客觀看待、朝着正確的方向執行,畢竟高三的孩子在情緒平穩時是能夠思考父母的叮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