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代理開戶_家長必看!這4個常犯錯誤要規避
高考臨近,為了幫助孩子更有效地應對高考、減少焦慮,父母名顯其能,有的甚至作出巨大犧牲。但在幫助孩子備考的過程中,父母明明出於好心,卻容易做出錯誤行為,反而加重孩子的焦慮。以下4個父母常犯的錯誤,您中招了嗎?
錯誤一: 全家圍着孩子轉,讓孩子除了學習都別管
有的父母心疼孩子備考辛苦,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及與學習無關的事,甚至會幫孩子穿衣喂飯。尤其是考前幾天和考試期間,恨不得把有營養的飯菜都留給孩子吃,還會經常詢問和過度滿足孩子的生活需求。這樣全面的照顧通常會讓孩子覺得不勝其煩,生活習慣的突然變化會給孩子帶來心理負擔。孩子完全不用為生活中其他事情操心,高考便成了唯一的焦慮源,會被放大和突顯。
解決方案:營造熟悉而可控的家庭環境
越臨近考試,父母越要保持平時家裡的生活飲食習慣,保證營養均衡即可。孩子自己的事盡量讓孩子獨立完成,這樣既能給孩子帶來正常面對考試的穩定感和信心,也能給孩子积極的心理暗示:高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以平常心應對即可。
錯誤二: 考得高分前程闊,失利即是滿盤輸
為了引起孩子重視,有的父母喜歡向孩子強調高考的重要性,不斷提醒孩子高考關乎未來前途,如果失敗了這輩子就沒希望了。父母要麼畫大餅,要麼用恐懼“刺激”孩子進步。實際上,人都有自主需求,希望能獨立掌控生活。父母越是反覆強調,越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哪怕明知父母說得沒錯,孩子也可能幻想將來一事無成的糟糕體驗,從而導致畏首畏尾,止步不前。
解決方案:父母要以平常心對高考,正確認識高考的意義
父母只要確認了孩子對高考有充分的重視,願意儘力去準備,就不必再強調高考的重要性。如果父母不放心,可以認真跟孩子討論,萬一高考失利,全家可以共同應對等。焦慮是因為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或者把可能想到的後果想象得過於嚴重。父母與孩子共同面對,告訴孩子解決問題可供選擇的方案,能幫助孩子有效降低焦慮。當然,總把“考不好不要緊,明年再復讀”這樣的話掛嘴邊,也容易讓孩子泄氣,也不可取。
錯誤三: 考好考壞都挨罵,榜樣總在別人家
如果平時孩子一沒考好,父母就數落,或孩子通過努力取得了好成績,父母也會板着臉強調“沒什麼好高興的,現在考好不見得高考能考好”,很容易讓考生產生負面情緒。有的父母擔心孩子驕傲,於是常常打擊孩子的“驕傲”。殊不知,這樣也會把孩子的自信毀掉。總是提醒孩子不如別人,高考不一定會考好,這些都是強烈的負面暗示,會給孩子帶來“自己不行,不管怎樣努力都無法成功,無法超越對手”的挫敗感。孩子越不自信就越容易焦慮。
解決方案:父母要积極肯定孩子的進步
父母不僅要肯定孩子的努力,還要對孩子的努力進行歸因,鼓勵孩子要相信付出會有收穫,讓孩子更有動力堅持下去。父母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比較,跟誰比都不如引導孩子以自己為坐標,追求穩定的自我超越。還要提醒父母:過度誇讚孩子未經努力就取得的成績,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甚至產生被嘲笑的感覺。
錯誤四: 外部獎勵迷人眼,內部動力全失聯
有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起便習慣以豐厚的物質回報獎勵孩子的好成績,比如若能考過分數線或考上某所學校,就能得到最新款的电子產品等。孰不知,孩子天性中對知識和渴求、學習新知識和成就感、與人競爭天然的好勝心等來自內心深處的動力恰恰會在外部誘惑的干擾下消失殆盡。久而久之,孩子會只看重外在獎勵,並因此產生無趣和空虛的感覺。
解決方案:父母可偶爾選擇外在獎勵
父母要引導孩子從學習知識、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開發自身潛能等內在收穫中體驗成就感。接受學校教育的根本,不是為了分數,而是為了成長為更好的自己。父母要告誡孩子,任何考試都不是最後的結果和終點,而是前進路上的腳印。
除了上述4點常犯的錯誤外,父母還要避免這些錯誤的做法:不管孩子實力一心只盯重點校、四處求神拜佛迷信不化,盲目求助陣腳全亂、撒手全托不管不顧……想要成為孩子應對高考的“神助攻”,父母要與孩子一起,保持一顆好學的心,不斷學習與應考備考、緩解焦慮有關的知識和方法,沉着穩定,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多溝通,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並予以支持。最好的緩解焦慮的方式就是父母用實際行動助力孩子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