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線路5檢測_2019高三複習:高考物理一輪複習高效策略指導

  2019高三一輪複習開始了,高考中,最重要的學科是理綜,因為這是我們分值最大的一門學科,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應該了解一些複習的重點,小編為你提供2020高考複習攻略之高考理綜一輪複習高效策略指導!

  物理一輪複習是以章、節為單元進行單元複習。本輪複習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

  同學們要全面閱讀教材,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要重視對物理狀態、物理情景、物理過程的分析,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複習中要突出知識的梳理,構建知識結構,把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科內部的綜合能力,強化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增強接受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該如何配合老師進行物理第一輪複習達到本輪複習的目的呢?

  一、緊跟老師複習進度

  第一輪複習是夯實基礎階段,做到求穩、求實,對物理概念應該從定義式、變形式、物理意義、單位、矢量性等方面進行討論;對定理、定律的理解應從其實驗基礎、基本內容、公式形式、適用條件等做全面的分析,全面複習基礎知識課堂上做好要點典例筆記,課下做好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鞏固訓練和總結。

  二、認真閱讀課本

  課本中有一些簡單問題需要學生自己閱讀理解記憶,老師不講並不代表這些問題不重要,高考不涉及,而是要自己結合課本複習效果更好。比如原子物理部分,該記憶的知識點較多但不難,自己記憶準確,理解透徹就不怕考題變化了。因為高考出題總是源於課本。

  三、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

  課前預習到位;課中認真聽講、积極思考,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老師為什麼這樣做,怎麼想到這樣做,有沒有其他做法等等;課後做題檢測要敢於下手,善於推理,題目一看不會怎麼辦?再讀題,再審題,從力和運動的交互關係入手再研究運動過程,多些“假如”,多些嘗試。做到每晚一小結,每周一大結,一月一自測。

  物理部分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

  2、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3、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4、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於路程。

  5、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調整一下振針距複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6、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后,再釋放紙帶。

  7、物體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體的加速度減小時,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可能減小。9、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0、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11、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12、圖上兩圖線相交的點,不是相遇點,只是在這一時刻相等。

  13、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解題前先搞清兩坐標軸各代表什麼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圖象與速度圖象混淆。

  14、找准追及問題的臨界條件,如位移關係、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圖象解題時要注意圖線相交的點是速度相等的點而不是相遇處。

  16、桿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當阻力,也可充當動力。

  18、滑動摩擦力只以μ和N有關,與接觸面的大小和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19、靜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變性,在分析有關靜摩擦力的問題時容易出錯。

  20、使用彈簧測力計拉細繩套時,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彈簧與細繩套在同一直線上,彈簧與木板面平行,避免彈簧與彈簧測力計外殼、彈簧測力計限位卡之間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於分力,分力不一定小於合力。

  22、三個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個力的數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個力的數值之差,要先判斷能否為零。

  23、兩個力合成一個力的結果是惟一的,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力的情況不惟一,可以有多種分解方式。

  24、物體在粗糙斜面上向前運動,並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認為物體向前運動會存在一種向前的“衝力”的說法是錯誤的。

  25、所有認為慣性與運動狀態有關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因為慣性只與物體質量有關。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不是一種力,物體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慣性。

  26、牛頓第二定律在力學中的應用廣泛,也有局限性,對於微觀的高速運動的物體不適用,只適用於低速運動的宏觀物體。

  27、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關鍵在於正確地求出加速度,計算合外力時要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並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視重的變化,物體的實重沒有改變。

  29、判斷超重、失重時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還是向下。

  30、兩個相關聯的物體,其中一個處於超(失)重狀態,整體對支持面的壓力也會比重力大(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