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測速娛樂_靜然:“唯學歷”定薪資,出身“豪門”就是英雄嗎?
近日,在中山大學南校區招聘會上,某集團在展位前展示薪資標準時,將應屆生就讀的院校分為普通、重點、211工程、985工程,以及清華北大电子科大等5個梯度,以本科生為例,普通院校畢業生起薪為5000元,之後每一級別增加1000元,給清華北大的本科生開出9000元月薪,研究生每一個級別相差2000元底薪,這被不少大學生吐槽“歧視”太嚴重。
“唯學歷”明碼標價薪資等級,“出身決定命運”的“英雄論”令大多數
普通院校的學生心碎了一地,“革命還未開始”就已輸在起跑線上。長期以來,在傳統教育觀念和思維的束縛之下,名校已經是成功的化身,是成功的標籤,只要進了名校,就意味着人生無憂,前途光明。所以,看“學歷”等同於看“能力”的變相“歧視”,變成了“你懂的”的無形“潛規則”,企業帶着有色眼鏡只看“出處”,不看能力的“伯樂觀”,使得“名校生”更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拿着“百年名校”畢業證就等同於出入社會的高級“入場券”,成為廣大“名校生”的“身份證”,“學歷”就是“人品”、就是“素養”、就是“能力”。
究其原因,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讀書論”在作怪,造就了“碩士不算高、本科不可少、專科沒人要”的就業格局。在世俗觀念中,“高級知識分子”永遠處在社會頂層,“有文化”就等同於有地位、有能力、有素質,文化程度越高能力素質越強,越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和尊重,所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就是要一心一意考“名校”,將來才能不會輸在起跑線上,而忽略了人的能力跟學歷沒有關係,使得“唯學歷”觀不斷陷入“用人看長相”的怪圈。
誠然,學歷對學生履職能力有一定影響,學生寒窗苦讀幾十年,在不同的教育背景、學習環境、教學對象影響下,對知識的付出不一樣,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會存在差異,只不過人們選擇相信“名校”所獲取的這些信息就是遠遠高於“普通院校”,所以才會有前仆後繼的學子選擇“重點中學”、“國際學校”、“出國留學”等等。但其實,未必學歷優異就是能力突出,喬布斯大學沒有畢業卻創造了“蘋果”神話、比爾?蓋茨大學輟學創造了“微軟”成為了世界首富、華羅庚初中文化卻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學歷只是個人受教育程度的證明,並不能證明一個人實質性的才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是育人之本,人才是安邦之基,我們要破除“唯學歷”的“伯樂觀”,更加註重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全面發展,改變人才評價選拔方式,推動社會價值體系多樣化,重塑“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正確“用人觀”,努力營造“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才是“以能力論英雄”的選賢任能之道。
挖學網 挖學信息平台 挖學網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