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註冊測速_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

  新一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啟動

  本報北京11月21日訊(記者 姜乃強)記者從今天舉行的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獲悉,《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2011—2020年)》近日已由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標志著新一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正式啟動。

  記者從會上獲悉,新一輪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是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各項思路和舉措的具體行動計劃,是貫徹實施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工作抓手。該計劃的制定立足當前實際,謀划未來發展;立足高校特點,凸顯特色優勢;立足提高質量,增強創新能力;立足繼承創新,加強統籌協調。計劃明確了未來10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提出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的主要內容。

  權威解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近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2011—2020年)》,同時教育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意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計劃》《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等配套文件。這一系列重要舉措,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充分體現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的重要作用和光榮使命。

  在11月21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張東剛對《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2011—2020年)》進行了解讀。

  迎接新挑戰,不斷創新發展

  問: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的制定依據了怎樣的原則?

  答:近年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保持和鞏固了健康向上、繁榮發展的良好勢頭,為推進理論創新,促進學術繁榮,傳承創新文化,培養高素質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必須看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還存在一些不適應,如科研創新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社會服務價值有待進一步拓展,育人功能有待進一步增強,國際學術影響力和話語權有待進一步提升,人才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等,需要認真研究並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新一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的制定依據了以下原則:一是以解決制約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出發點,提出切實措施。適應新形勢、新需求,完善頂層設計,作出前瞻部署。二是針對高校特點,通過重點規劃,推進科學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推進跨學科研究和戰略預測研究,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和綜合研究。三是通過有效的政策引導和重點建設,實現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的轉變,切實提高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四是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同時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堅持統籌協調原則,統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統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對策研究的協調發展。

  圍繞總體目標,構建八個體

  問: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包括哪些?

  答:兩辦《意見》明確提出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圍繞這一總體目標,新一輪計劃提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應着力構建八個體系: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構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平台體系;構建團隊攻關研究與個人自由探索並重的科研項目體系;構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體系;構建方便快捷、資源共享的研究條件支撐體系;構建結構合理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體系;構建現代科研管理體系;構建制度、監督、懲治相結合的學風建設工作體系,同時,要大力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戰略,提升國際學術影響力。

  抓質量抓創新,搞好重點建設

  問:新一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的重點建設內容有哪些?

  答:一是積极參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高質量完成工程重點教材編寫任務。建立中央、地方和高校分級培訓體系,深入開展對教材所涉課程教師的培訓,紮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三進”工作。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研修,全面實施課程建設標準,健全質量測評體系,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二是推進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啟動實施新一輪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新建一批以問題研究為導向的跨學科重點研究基地,建設一批文科實驗室,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手段和方法創新,進一步加強部部共建、部省共建重點研究基地建設。

  三是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教育部將啟動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中長期重大專項,同時在各類項目中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對高水平團隊給予長期穩定支持,鼓勵高校教師發揚“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潛心基礎研究。

  四是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應用對策研究,重點扶持一批立足實踐、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應用對策研究項目。着眼黨和國家的戰略需求,聚焦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推進高校與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等合作建設諮詢型智庫。

  五是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推廣普及。支持高校面向社會開設“高校名師大講堂”,開展“高校理論名家社會行”活動。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普及項目”,組織動員名家大家撰寫高質量社科普及讀物,面向社會公眾积極宣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科學理論。

  六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實施“當代中國學術精品譯叢計劃”,面向國外翻譯、出版和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與精品著作。支持高校探索在國外和港澳地區合作建立一批海外中國學術研究中心,重點建設一批高校優秀外文學術網站和學術期刊,重點建設一批國際問題研究機構。

  七是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基礎支撐和信息化建設。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社會調查、統計分析、基礎文獻、案例集成等專題數據庫,加強與現有信息服務機構的銜接,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進一步加強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建設,為教學科研提供文獻保障。

  八是開展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和表彰。繼續組織開展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獎和表彰活動,充分發揮獎勵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增強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感和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