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站2登錄_《彷徨》的作者是誰 中心思想是什麼
《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小說集,原作首發於《東方雜誌》《小說月報》《婦女雜誌》《民國日報副刊》《語絲》《莽原》等報刊,署名魯迅。首篇《祝福》寫於1924年2月16日,末篇《離婚》寫於1925年11月6日。,整個社會不解放,他們的個性是不會真正得到解放的,在社會的重壓下,他們“盲目的愛”最終“失去附着”,以悲劇而收場。,《祝福》: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並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複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犹如行屍走肉,於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如《在酒樓上》的呂緯甫、《孤獨者》中的魏連殳、《傷逝》中的涓生等。魯迅對這類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着眼於揭示他們精神的創傷與危機。在辛亥革命中曾熱血沸騰、曾經拔過神像鬍子的呂緯甫,革命后擺脫不了孤獨者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像一隻蠅子飛了一小圈子,又回來停在原地點,在頹唐消沉中毫無價值地消磨着生命;魏連殳到頭來甚至“躬行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藉此“復讎”,雖然“勝利”了,卻又“真的失敗了”;涓生、子君是“五四”時期勇敢地衝出舊家庭的青年男女的典型,然而,他們衝出了舊家庭也沒有改變什麼。,回國后,先後在北京、杭州的幾所大學任教。1918年,第一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從此開始了輝煌的創作生涯。五四運動前後,魯迅參加《新青年》雜誌的工作,站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沿,並先後創作了《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等著作。,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於一個破落的封建家庭,從小勤奮好學,7歲開始讀書,12歲就讀於私塾“三味書屋”,后因家庭的一次變故,飽嘗了世人的冷漠和蔑視。1902年東渡日本學醫,當他目睹國人的愚昧和麻木不仁時,毅然決定棄醫從文,用文筆來喚醒國人的靈魂。,《祝福》: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並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複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犹如行屍走肉,於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